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有人说能源相当于城市的血液,它驱动着城市的运转.

(1)①丙烷(C3H8)常用作运动会火炬的燃料,右图是一定量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1mol H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1(图中括号内“+”或“-”未标注),写出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3H8(g)+5O2(g)=3CO2(g)+4H2O(l)△H1=-2215.0 kJ/mol.
②二甲醚(CH3OCH3)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应用前景广阔.1mol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1455kJ热量.若1mol丙烷和二甲醚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共放出1645kJ热量,则混合气体中,丙烷和二甲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③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计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否;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根据△H-T•△S>0,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2)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数步完成,整个过程的总热效应相同.试运用盖斯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2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d(填字母).
②已知:H2O(g)=H2O (l)△H1=-Q1kJ/mol
C2H5OH(g)=C2H5OH (l)△H2=-Q2kJ/mol
C2H5OH (g)+3O2(g)=2CO2(g)+3H2O(g)△H3=-Q3kJ/mol
若使23g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并恢复到室温,则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0.5(Q3-Q2+3Q1).

分析 (1)①分析图象得到生成1mol水的焓变△H=-553.75KJ/mol,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出,注意物质聚集状态,对应量下的焓变;
②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结合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和放热列式计算得到二甲醚和丙烷物质的量之比;
③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H-T△S<0分析判断;
(2)①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
②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所需热化学方程式,23态无水酒精物质的量=$\frac{23g}{46g/mol}$=0.5mol,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回答.

解答 解:(1)①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1mol H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反应放热△H=-553.75KJ/mol;则写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H1=-2215.0 kJ/mol,故答案为:C3H8(g)+5O2(g)=3CO2(g)+4H2O(l)△H1=-2215.0 kJ/mol;
②1mol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1455kJ热量.若1mol丙烷和二甲醚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共放出1645kJ热量,
设1mol混合气体中二甲醚物质的量x,丙烷物质的量为1-x,C3H8(g)+5O2(g)=3CO2(g)+4H2O(l);△H1=-2215.0 kJ/mol,得到丙烷燃烧放热(1-x)2215KJ;依据条件得到:1645KJ-1455xKJ=(1-x)2215KJ,计算得到x=0.75,则混合丙烷物质的量为0.25mol,则混合气体中丙烷和二甲醚物质的量之比=0.25:0.75=1:3,故答案为:1:3;
③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反应是焓变增大,熵变减小的反应,△H>0,△S<0,则△H-T△S>0,反应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否;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根据△H-T•△S>0,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2)①由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 ①A+B→X (△H>0)②X→C(△H<0)可以看出,A+B→C(△H<0)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①A+B→X (△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图象d符合,
故选d.
②a、H2O(g)═H2O(l)△H1=-Q1 kJ/mol
b、C2H5OH(g)═C2H5OH(l)△H2=-Q2 kJ/mol
c、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 kJ/mol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c-3a+b得到,C2H5OH(l)+3O2(g)═2CO2(g)+3H2O(l)△H3=-( Q3-3Q1+Q2) kJ/mol,23态无水酒精物质的量=$\frac{23g}{46g/mol}$=0.5mol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3=-( Q3-3Q1+Q2) kJ/mol;
故答案为:0.5(Q3-Q2+3Q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稳定性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盖斯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G为第四周期元素,B、C相邻且同周期,A、D同主族.A、C能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甲为常见的溶剂.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元素为同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D和F可形成化合物丙,E和F可形成化合物丁.G为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54s1
(2)B和C比较,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N(填元素符号),其原因为O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2s22p4,而N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2s22p3,2p亚层属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难失去一个电子,因此第一电离能较大.
(3)A与B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化合物甲,其主要原因是NH3和H2O之间含有氢键.
(4)甲、乙两分子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H2O2(填分子式),它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
(5)已知化合物丁熔点190℃,沸点183℃,结构如图所示.
①丙和丁比较,熔点较低的化合物是Al2Cl6(填化学式),其原因为Al2Cl6为分子晶体,NaCl属于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熔点比分子晶体高.
②则丁含有的作用力有BDE(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E.范德华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N2(g)+3H2(g)?2NH3(g),如图是N2和H2反应生成2mol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计算每生成1molNH3放出热量Q为46.1KJ;在该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和1.5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填“<”、“>”或“=”)QkJ,理由是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2)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H<0,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2分钟/mol
H2N2NH3
1298621.2
2398310.8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中以υ(H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5mol/(L•min);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C(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B.υ(N2)(正)=3υ(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为提高H2平衡时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C
A.通入过量的N2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通入过量的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X的转化率是30%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Y?2Z;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5mol/(L•min),
(4)当反应进行到第2min,该反应达到平衡.若三种物质都是气体,平衡时Y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0.2 NA
B.含有NA个阴离子的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水和CO2,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1:2
D.1L 1mol/L饱和FeCl3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体粒子个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酒精所含分子数为0.5NA
B.40gNaOH含有钠离子数为NA
C.1 L NaCl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为2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含有NA个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T℃时,在容积为1L甲和容积为2L乙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6mol A和3mol B,发生反应如下:3A(g)+b B(g)?3C(g)+2D(g),△H<0.4min后甲容器内的反应达到平衡,A的浓度为2.4mol/L,B的浓度为1.8mol/L;t min后乙容器内的反应达到平衡,B的浓度为0.8mol/L.根据题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 (B)=0.3mol/(L•min),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b=1.
(2)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大于4mi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乙容器的体积大于甲容器的体积,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就要长.
(3)T℃时,在另一个体积与乙相同的丙容器中,为了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仍然为0.8mol/L,起始时,向丙容器中加入C、D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则还需加入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mol、2mol.
(4)若要使甲、乙容器中B的平衡浓度相等,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C
A、保持温度不变,增大甲容器的体积至2L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使甲容器升高温度
C、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都不变,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A气体
D、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都不变,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B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H<0.CO和H2O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850℃时物质浓度的变化),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刻用NaOH溶液洗涤
B.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