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xH2O)是一种光敏材料,在110℃可完全失去结晶水.为测定该晶体中铁的含量和结晶水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铁含量的测定
步骤一:称量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匙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三:用0.010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mol/LKMnO4溶液19.98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的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并转移、定容摇匀.
②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Fe3+恰好还原成Fe2+
③写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Fe2++MnO4-+8H+=5Fe3++Mn2++4H2O.
④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1.20%.在步骤二中,若加入的KMnO4溶液的量不够,则测得的铁含量偏高.(选填“偏低”“偏高”“不变”)
(2)结晶水的测定
将坩埚洗净,烘干至恒重,记录质量;在坩锅中加入研细的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称量并记录质量;加热至110℃,恒温一段时间,置于空气中冷却,称量并记录质量;计算结晶水含量.请纠正实验过程中的两处错误:加热后的晶体要在干燥器中冷却;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分析 (1)①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判断: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等步骤;
②锌粉能与Fe3+反应,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Fe3+恰好还原成Fe2+
③根据物质的性质和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④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n(Fe)=5n(MnO4-)=5×$\frac{20.02ml+19.98ml}{2}$×0.01mol•L-1×10-3×10=1.0×10-2mol,m(Fe)=56 g•mol-1×1.0×10-2mol=0.56g.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frac{0.56g}{5g}$×100%=11.2%,若在步骤二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足,则会有部分草酸根离子未被氧化,在步骤三中则会造成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量偏大,从而计算出的铁的量增多,含量偏高;
(2)加热后的晶体要在干燥器中冷却,防止重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另外在加热时至少要称量两次质量差,到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解答 解:(1)①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等步骤;
故答案为:溶解;定容;
②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Fe3+恰好还原成Fe2+
故答案为:将Fe3+恰好还原成Fe2+
③在步骤三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故答案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④根据步骤三中的离子反应可知:n(Fe)=5n(MnO4-)=5×$\frac{20.02ml+19.98ml}{2}$×0.01 mol•L-1×10-3×10=1.0×10-2mol,m(Fe)=56 g•mol-1×1.0×10-2mol=0.56g.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frac{0.56g}{5g}$×100%=11.20%,
若在步骤二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足,则会有部分草酸根离子未被氧化,在步骤三中则会造成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量偏大,从而计算出的铁的量增多,含量偏高,
故答案为:11.20%;偏高;
(2)加热后的晶体要在干燥器中冷却,防止重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另外在加热时至少要称量两次质量差,到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故答案为:加热后的晶体要在干燥器中冷却; 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物质组成、测量物质含量的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到溶液的配制、滴定和结晶等操作、质量分数的计算等知识,注意基础实验知识的积累,把握实验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等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是(填选项).
t1时刻C; t3时刻E;t4时刻B;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2)t4时刻改变条件后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依据(1)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A (填选项).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运用元素周期律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I.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度均为0.01mol/L-1)溶液的pH和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1)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元素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元素Y和W形成的Y2W2型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Ⅱ.短周期元素C、O、S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CO2、CS2、COS等
(1)下列能说明碳、硫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AC(填序号)
A.S与H2发生化合反应比C与H2化合更容易
B.酸性:H2SO3>H2CO3
C.CS2中碳元素为+4价,硫元素为-2价
(2)羰基硫(COS)其分子结构和CO2相似.用电子式表示羰基硫(COS)的形成过程
(3)铅(Pb)、锡(Sn)、锗(Ge)与元素碳(C)同主族.则:
①锗的原子序数为32
②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Pb(OH)4>Sn(OH)4>Ge(OH)4(填化学式).
Ⅲ.若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当金属阳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那么,该铜镁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度(AG)表示[AG=lg$\frac{c({H}^{+})}{c(O{H}^{-})}$],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均为100mL的两种一元酸HX、HY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固体,AG随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X、HY均为弱酸
B.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l0-13mol•L-l
C.c点溶液中:c(Y-)<c(Na+)<c(HY)
D.b点时,溶液的pH=7,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化学实验装置的科学设计是实验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相关问题:
Ⅰ.图A为“人教版”教材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甲同学认为图B装置进行酯化反应效果比A  要好,他的理由是便于冷凝回流,减少反应物损失;乙同学经查阅资料认为图C装置进行酯化反应效果更好,他的理由是既能冷凝回流又能及时分离出反应生成的水,有利于酯的生成.


Ⅱ.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已知:C+4HNO3 (浓)$\frac{\underline{\;\;△\;\;}}{\;}$  4NO2↑+CO2↑+2H2O)
(1)甲同学的实验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才符合化学实验安全性的要求.
(2)乙同学认为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碳与浓硝酸发生反应而得,所以他认为甲同学观
点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4HNO3$\frac{\underline{\;\;△\;\;}}{\;}$4NO2↑+O2↑+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此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0℃时四氧化二氮为液体”,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常温下存在:2NO2?N2O4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装置的作用降低温度N2O4液化,平衡右移,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2(用文字表述).
(4)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C中溶液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经检测C的溶液中还含有少量氮元素,只以NO3-形式存在,写出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C中溶液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亚氯酸钠(NaClO2)用于漂白织物、纤维、纸浆,具有对纤维损伤小的特点.其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 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已知POH=-lgc(OH-),经测定25℃时各组分含量随PO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没有画出),此温度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亚氯酸钠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
B.PH=7时,溶液中含氯微粒的浓度大小:c(ClO2-)>c(HClO2)>c (ClO2
C.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0-6
D.同浓度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有2c(HClO2)+c(H+)=2c(ClO2-)+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小组同学为探究氯化按铵固体的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大试管中放入氯化铵固体,加热.实验过程中,发现大试管底部固体减少,在试管口内壁有白色固体附着.
(1)请写出在试管口生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NH3+HC1=NH4C1.
【实验二】在大试管中放入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的混合物,加热并收集气体.
(2)请写出固体混合物在受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3)下列可以用来收集该反应产生气体的装置是c d(填字母).

【实验三】该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氯化铵固体中的氯离子能否被过氧化钠氧化,在大试管中放入氯化铵和过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并检验气体产物.
(4)同学们从元素的角度预测氯化铵被氧化的产物可能为Cl2或NO等,预测的理由是氯化铵中的氯元素和氮元素未达到最高价.
(5)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将所得到的无色气体通入红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过上述现象,可以确定的氧化产物为O2
(6)同学们根据资料进行假设:上述实验中Cl-未被氧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NH4+的存在.他们欲继续探究固体在加热条件下,氯离子能否被过氧化钠氧化,可采取的方法是将NH4Cl固体改为NaCl固体重复实验三中的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己烷的同分异构体数有(  )
A.5B.6C.7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mol•L-1盐酸分别滴定10.00mL浓度 均为0.100mol•L-1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常温 Ksp[(CH32NH•H2O3=1.6×l04),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三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d<c
B.a 点溶液中:c(Na+)=2c(OH-)-2c(H+
C.d 点溶液中:c[(CH32NH2+]+c(H+)-(OH-)=0.100mol•L-1
D.e 点溶液中:c(H+)>c[(CH32NH2+]+2c[(CH32N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