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市售乙醛通常为40%左右的乙醛溶液.久置的乙醛溶液会产生分层现象,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为水溶液.据测定,上层物质为乙醛的加合物(C2H4O)n,它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分子中无醛基.乙醛在溶液中易被氧化,为从变质的乙醛溶液中提取乙醛(仍得到溶液),可利用如下反应原理:(C2H4O)n$\stackrel{{H}^{+}}{→}$n(C2H4O)
(1)先把混合物分离得到(C2H4O)n:将混合物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离操作名称为分液.
(2)证明已有部分乙醛被氧化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
(3)提取乙醛的装置如图所示:烧瓶中放的是(C2H4O)n和6mol/LH2SO4的混合液,锥形瓶中是蒸馏水.加热至混合液沸腾,(C2H4O)n缓慢分解,生成的气体导入锥形瓶的水中.
①冷凝管的目的是使加合物冷凝回流到烧瓶内,冷凝水的进口是b(填“a”或“b”).
②锥形瓶内导管口出现气泡,从下到上升至液面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直至完全消失,说明乙醛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当观察到导气管中气流很小时,必要的操作是及时撤去导管,目的是防止倒吸.

分析 本题是探究乙醛长期放置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对混合物分离时涉及分液及蒸馏操作,考查了操作要点,如分层是用分液,混溶时用蒸馏,蒸馏时需要用冷凝管冷却,冷却水的流向为低进高出等,另外还考查了醛的化学性质如发生银镜反应及探究加合物的结构;
(1)久置的乙醛溶液会产生分层现象,因此分离时可选择分液漏斗通过分液进行操作;
(2)若乙醛被氧化,则生成CH3COOH,下层液呈酸性,可以利用石蕊试液检验下层液是否呈酸性;
(3)①蒸馏操作时会有部分加合物随温度的升高再挥发,如果不使用冷凝管使之液化后重新流入烧瓶内,会使得到的乙醛不纯,另外原料利用率也低;
②气泡从下到上升至液面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直至完全消失,说明气体溶于溶液,当观察到导气管中气流很小时,要将导管从溶液中 取出,以防止倒吸,据此答题.

解答 解:(1)先分离混合物得到(C2H4O)n,基本方法是:将混合物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打开活塞,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然后把上层的油状液体(C2H4O)n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分液;
(2)若乙醛被氧化,则生成CH3COOH,下层液呈酸性,可以利用石蕊试液检验下层液是否呈酸性,具体操作为: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
故答案为: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
(3)①利用冷凝管使挥发出的加合物液化后重新流入到烧瓶内,这样既保证了乙醛的纯度,也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冷凝时冷却水的方向与蒸汽的流向相反,应该是低时高出,
故答案为:使加合物冷凝回流到烧瓶内;b;
②气泡从下到上升至液面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直至完全消失,说明乙醛易溶于水,当观察到导气管中气流很小时,要将导管从溶液中 取出,以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易溶于水;及时撤去导管;防止倒吸.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乙醛的化学性质,综合性较强,涉及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实验仪器、乙醛的性质等,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部分被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92g,经如图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B.该样品中Cu、O元素的质量比为10:l
C.V=448
D.溶解样品时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4 mo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制备Fe(OH)2:用图1所示装置,向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
B.测定H2的生成速率: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一定体积的H2,记录时间
C.中和热测定实验中把盐酸分多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D.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A.2H2(g)+O2(g)=2H2O(l)△H1B.C(s)+$\frac{1}{2}$O2(g)=CO(g)△H2
C.HCl(aq)+NaOH(aq)=NaCl(aq)+H2O( l )△H3D.C6H12O6(s)+6O2(g)=6CO2(g)+6H2O( l )△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单质碘的提取及应用中有关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可利用i 中反应从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单质碘,若所用试剂为双氧水、稀硫酸,其离子方程式是H2O2+2I-+2H+=I2+2H2O.
(2)ii三种分子化学键断裂时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其他条件相同,1mol HI 在不同温度分解达平衡时,测得体系中I2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 所示.

①比较2a>b+c(填“<<”、“>>”或“=”),理由是根据图2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2HI(g)?H2(g)+I2(g),△H>0,△H=2a-(b+c)>0,所以2a>b+c.
②某温度下该反应平衡常数为$\frac{1}{64}$,达平衡时,1mol HI 分解的转化率为20%.
③若利用此反应制备I2,则能提高HI 转化率的措施是ac(填字母序号).
a.移走I2     b.加压          c.升温         d.增大HI 浓度
(3)iii 中,碱性条件下I2可以转化为IO3-.电解KI 溶液制备 KIO3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电解过程中观察到阳极液变蓝,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变浅.
①a 连接电源的正极.
②结合实验现象和电极反应式说明制备KIO3的原理:I-在阳极失电子生成I2,使阳极溶液变蓝色,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阳极,在阳极室I2与OH-反应2I2+6OH-=5I-+IO3-+3H2O,使阳极区域蓝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氯化铜、氯化亚铜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作有机合催化剂.
已知:氯化铜容易潮解.

I.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用还原铜粉和氯气来制备氯化铜.
(1)石棉绒的作用是增大铜粉与氯气的接触面积;B装置中的试剂是饱和NaCl溶液.E和F装置及试剂可用一有碱石灰(或生石灰)的干燥管替换(填装置及所装试剂).
(2)当Cl2排尽空气后,加热D.则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frac{\underline{\;\;△\;\;}}{\;}$CuCl2
(3)若实验测得CuCl2质量分数为90.0%,则其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石棉绒(Cu或CuCl)(一种即可).
Ⅱ.另取纯净CuCl2固体用于制备CuCl.
75.00gCuCl2固体$\underset{\stackrel{(1)溶解}{→}}{加入0.2mol/L100.00mLHCl及适量蒸馏水}$200.00mL溶液(黄绿色)$→_{通入SO_{2}△}^{(2)还原}$CuCl(白色沉淀)
(4)溶解时加入HCl溶液的目的主要是Cu2++2H2O?Cu(OH)2+2H+,加酸抑制Cu2+的水解(结合离子方程式回答).
(5)若接上述操作用10.0mol/L的HCl代替0.2mol/L HCl,通人SO2后,200.00mL黄绿色溶液颜色褪去,但无白色沉淀.对此现象:
甲同学提出假设:c(H+)过大.
为验证此假设,可取75.00g CuCl2固体与100mL0.2mol/LHCl及50mL9.8mol/LH2SO4配制成200.00mL溶液再按上述操作进行实验.
乙同学查阅资料:体系中存在平衡2Cl-(aq)+CuCl(s)=CuCl32-(aq).则出现此现象另一可能的原因是c(Cl-)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 c(CO2)与温度 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 CO(g)+H2O(g)?CO2(g)+H2(g)的△H>0
B.在 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 D,则有 v 正<v 逆
C.平衡状态 A 与 C 相比,平衡状态 A 的 c(CO)小
D.若 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K2,则 K1<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下列物质不属于毒品的是(  )
A.冰毒B.盘尼西林C.海洛因D.吗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10L容器中,加入2mol的SO2(g)和2mol的NO2(g),保持温度恒定,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SO2(g)的转化率为50%.
试求:该温度下、该容器中,再继续加入1mol的SO2(g),则:
(1)化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将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经计算,当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容器中SO2(g)的浓度是0.18mol/L;
(3)整个过程中,SO2的转化率由50%变为40%%,NO2的转化率由50%%变为60%%.
(4)计算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增大一种反应物物的用量,其转化率将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将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现实生产中的意义是:可以通过增大廉价反应物的用量,来提高成本高的反应物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