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溶解度 化学式 | 20℃ | 60℃ | 100℃ |
Na2SO4 | 19.5 | 45.3 | 42.5 |
Na2Cr2O7 | 183 | 269 | 415 |
Na2CrO4 | 84 | 115 | 126 |
分析 以含有Cr(OH)3、Al2O3、ZnO、CuO、NiO等物质的电镀污泥为原料,烘干后加入碳酸钠和氧气高温灼烧发生反应4Cr(OH)3+4Na2CO3+3O2$\frac{\underline{\;高温\;}}{\;}$4Na2CrO4+6H2O+4CO2,Al2O3+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AlO3+CO2↑,ZnO++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ZnO2+CO2↑,水浸后过滤得到滤渣CuO、NiO,滤液为Na2CrO4,NaAlO2、Na2ZnO2等,调节溶液PH沉淀ZnO22-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过滤得到滤液Na2CrO4,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有Zn(OH)2、Al(OH)3,滤液Na2CrO4加入硫酸酸化生成重铬酸钠溶液,通过提纯得到重铬酸钠.
(1)根据水浸后的溶液成分结合盐类水解的规律解答,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
(2)氧化焙烧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产物有水,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最小公倍数发配平;
(3)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NaAlO2、Na2ZnO2等物质,加入硫酸调节溶液的pH可得到Zn(OH)2、Al(OH)3沉淀;
(4)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加入硫酸发生CrO42-+2H+?Cr2O72-+H2O,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5)生成铬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rO42-得到电子生成Cr;
(6)根据浓度积与溶度积常数相对大小判断,如果浓度积大于溶度积常数,则有沉淀生成,否则没有沉淀生成.
解答 解:以含有Cr(OH)3、Al2O3、ZnO、CuO、NiO等物质的电镀污泥为原料,烘干后加入碳酸钠和氧气高温灼烧发生反应4Cr(OH)3+4Na2CO3+3O2$\frac{\underline{\;高温\;}}{\;}$4Na2CrO4+6H2O+4CO2,Al2O3+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AlO3+CO2↑,ZnO++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ZnO2+CO2↑,水浸后过滤得到滤渣CuO、NiO,滤液为Na2CrO4,NaAlO2、Na2ZnO2等,调节溶液PH沉淀ZnO22-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过滤得到滤液Na2CrO4,加入硫酸酸化生成重铬酸钠溶液,通过提纯得到重铬酸钠.
(1)CuO、NiO为难溶物,溶液中含有Na2CrO4,NaAlO2、Na2ZnO2等,通过水浸后过滤得到滤渣CuO、NiO,回收Cu、Ni;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NaAlO2、Na2ZnO2等都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
故答案为:碱性;
(2)氧化焙烧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还应生成水,化合价变化为:Cr(+3→+6),O(0→-2),最小公倍数为12,所以Cr(OH)3前系数为4,O2前系数为3,反应的方程式为:4Cr(OH)3+4Na2CO3+3O2$\frac{\underline{\;中温\;}}{\;}$4Na2CrO4+4CO2+6H2O,
故答案为:4、4、3、4、4、6H2O;
(3)Zn(OH)2、Al(OH)3具有两性,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NaAlO2、Na2ZnO2等物质,加入硫酸调节溶液的pH可得到Zn(OH)2、Al(OH)3沉淀,
故答案为:Al(OH)3;
(4)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加入硫酸发生CrO42-+2H+?Cr2O72-+H2O,加入硫酸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晶体,
故答案为:促进平衡CrO42-+2H+?Cr2O72-+H2O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尽可能生成更多溶解度更大的Na2Cr2O7;
(5)生成铬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rO42-得到电子生成Cr,反应的电解方程式为CrO42-+8H++6e-=Cr+4H2O,
故答案为:CrO42-+8H++6e-=Cr+4H2O;
(6)pH=5的溶液中c(OH-)=10-9mol/L,c(Al3+)=$\frac{2.0×1{0}^{-33}}{(1{0}^{-9})^{3}}$mol/L=2.0×10-6mol/L<1×10-5 mol•L-1,所以能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能.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综合实验设计,侧重于分离、提纯方案的设计和操作,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题给信息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注意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的应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烷、CO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stackrel{催化剂}{→}$CH3COOCH2CH3 | |
B. | 烯烃与水煤气发生的羰基合成反应:RCH=CH2+CO+H2$\stackrel{催化剂}{→}$RCH2CH2CHO | |
C. | 甲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仿:CH4+3Cl2$\stackrel{光照}{→}$CHCl3+3HCl | |
D. | 乙烯合成聚乙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括号中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操作 |
A | CO2(SO2) | 饱和NaHCO3溶液 | 洗气 |
B | BaCO3(BaSO4) | 饱和Na2CO3溶液 | 搅拌、过滤 |
C | 苯(苯酚) | 浓溴水 | 过滤 |
D | Cl2(HCl) | 饱和食盐水 | 洗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氢氧化钠溶液 | B. | 碳酸钠溶液 | C. | 浓硫酸 | D. | 饱和食盐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化合物的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只有4个 | |
B. | 该化合物能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 |
C. | 该化合物属于多元醇类物质,不能使溴水褪色 | |
D. | 该化合物只有酸性,不具有碱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0 mL | B. | 200 mL | C. | 300 mL | D. | 400 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