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A与D同主族、C与E同主族,且E的原子序数是C的两倍;A分别与B和C均可形成10电子分子;B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2:3;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其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F元素形成的高价基态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3d9;C、D、E三元素原子均能形成简单离子,其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S2->O2->Na+(用离子符号表示);
(2)A与C形成的10电子分子中含的化学键类型为σ键(填σ键或π键),分子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其化合物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化合物A2C和A2E中,沸点较高的是H2O(填分子式);
(3)向含1mol A2E的水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D2C2,有黄色沉淀生成,写出离子方程式Na2O2+H2S═2Na++2OH-+S↓:
(4)常温常压下,有23g液态化合物B2A6C与足量的C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BC2气体和A2C液体,同时放出683.5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O(1)+3O2(g)=2CO2(g)+3H2O(1)△H=-1367.0 kJ•mol-1

分析 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元素,C与E同主族,且E的原子序数是C的两倍,第二三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C是O元素,E是S元素;B的原子序数小于C,B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2:3,则B最外层电子数是4,故B为碳元素;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其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反应中有强碱生成,D的原子序数大于8而小于16,所以D是Na元素;A与D同主族,A的原子序数最小,且能和B或C形成10电子分子,所以A是H元素;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则F的原子序数是2+8+18+1=29,为Cu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元素,C与E同主族,且E的原子序数是C的两倍,第二三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C是O元素,E是S元素;B的原子序数小于C,B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2:3,则B最外层电子数是4,故B为碳元素;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其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反应中有强碱生成,D的原子序数大于8而小于16,所以D是Na元素;A与D同主族,A的原子序数最小,且能和B或C形成10电子分子,所以A是H元素;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则F的原子序数是2+8+18+1=29,为Cu元素.
(1)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铜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为铜离子,根据构造原理,Cu2+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3d9;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中,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S2->O2->Na+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23d9;S2->O2->Na+
(2)A与C形成的10电子分子为H2O,水分子中O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单键,属于σ键,水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所以氧原子采用sp3杂化,冰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所以为分子晶体,水分子和硫化氢结构相似,但水分子中含有氢键,导致水的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σ键;sp3;分子晶体;H2O;
(3)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硫化氢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和硫化氢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单质,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S═2Na++2OH-+S↓,故答案为:Na2O2+H2S═2Na++2OH-+S↓;
(4)23gC2H6O的物质的量=$\frac{23g}{46g/mol}$=0.5mol,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CO2气体和H2O液体,同时放出683.5kJ的热量,有1molC2H6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367.0 kJ,所以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O(1)+3O2(g)=2CO2(g)+3H2O(1)△H=-1367.0 kJ•mol-1
故答案为:C2H6O(1)+3O2(g)=2CO2(g)+3H2O(1)△H=-1367.0 kJ•mol-1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正确推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过氧化钠和硫化氢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易错点,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已知有四种有机物A、B、C、D,其分子式均为C3H6O2,分子结构中均有甲基把它们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如下:
有机物氢氧化钠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金属钠
A发生中和反应不反应溶解放出氢气
B不反应发生银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放出氢气
C发生水解反应发生银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不反应
D发生水解反应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
则A、B的结构简式为:ACH3CH2COOH;BCH3CHOHCHO;C、D的名称:C甲酸乙酯;D乙酸甲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A(s)+2B(g)?C(g)+D(g)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B的正反应速率等于C的逆反应速率
C.A的质量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A,同时消耗a mol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发现了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可形象地描述为交换舞伴.(如图所示)

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是金属卡宾(如CH2=M),金属卡宾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把C6H5CH2CH=CH2与CH2=M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下列产物不可能存在的是(  )
A.C6H5CH2CH=MB.CH2=CH2
C.C6H5CH2CH2C6H5D.C6H5CH2CH=CHCH2C6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CaCO3、BaSO4,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3)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产生.气体导出后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HCl和CO2
(4)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BaCl2,根据实验全过程推断,原混合物中还含有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操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乙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红,则原矿石样品中存在Fe3+
B.向溶液乙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出现红褐色沉淀
C.向溶液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红,则原矿石样品中存在Fe3+
D.该矿石一定为赤铁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平衡的标准是:(分别用V(正)表示正反应速率,V(逆)表示逆反应速率)(  )
A.2V(正)(N2)=V(逆)(NH3B.V(正)(N2)=3V(正)(H2
C.2V(正)(H2)=3V(逆)(NH3D.N2、H2、NH3的体积比为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工业上制取金刚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SiO2+3C$\frac{\underline{\;高温\;}}{\;}$SiC+2CO↑.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B.2:1C.1:3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同学用40mL 0.50mol/L盐酸和40mL 0.55mol/L NaOH
溶液反应,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实验装置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大、小烧杯间填满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测得的△H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该同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
盐酸NaOH溶液混合溶液
120.020.123.2
220.220.423.4
320.520.623.6
假设0.50mol/L盐酸和0.55mol/L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依据实验数据计算,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H=-51.83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