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化合物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溶解度/100g水 |
正丁醇 | 74 | 0.80 | 118.0 | 9 |
冰醋酸 | 60 | 1.045 | 118.1 | 互溶 |
乙酸正丁酯 | 116 | 0.882 | 126.1 | 0.7 |
(一)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①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3.5mL正丁醇和7.2m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摇匀,投入1~2粒沸石。然后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加热冷凝回流反应
(二)产品的精制
②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的水洗涤。有机层继续用10 mL10%Na2CO3洗涤至中性,再用10 mL 的水洗涤,最后将有机层转移至锥形瓶中,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③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50 mL 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125~127 ℃的馏分,得11.6 g乙酸正丁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冷水应该从冷凝管 ___________(填a或b)管口通入。
(2)步骤①中不断从分水器下部分出生成的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①中判断反应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品的精制过程步骤②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分液漏斗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旋塞芯处不漏水即可使用
B.装液时,分液漏斗中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
C.萃取振荡操作应如右图所示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5)步骤③的常压蒸馏,需收集126℃的馏分,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一般不用上述冷凝管而用空气冷凝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式量116)的产率是__________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酯的制备
【答案解析】 (1) a (1分) (2)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2分) 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视为反应的终点。(2分)
(3)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2分)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2分)
(4)D (1分) (5)防止因温差过大,冷凝管炸裂。 (2分)
(6) 80% (2分)
解析:(1)冷水要充满整个冷凝管就应该从冷凝管下管口通入;(2)因为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不断从分水器下部分出生成的水,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当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说明反应达到终点;(3)产品的精制过程步骤②中,反应液中还会有少量乙酸和正丁醇,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4)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事项:使用前要检查活塞处和上口处是否漏水,故A错误;装入分液漏斗内液体的总体积以不要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12为宜,装得太多不利于液体的混合,故B错误;振荡液体时要倒置分液漏斗,这样有利于液体的混合,故C错误;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从下口放出液体时,要将上端玻璃塞的小孔或凹槽对准颈部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相通,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出,故D正确。(5)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一般不用水冷凝管而用空气冷凝管,防止因温差过大,冷凝管炸裂。(6)正丁醇的质量=0.8 g/mL×13.5mL=10.8g;冰醋酸的质量=1.045g/mL×7.2mL=7.524g;先根据方程式判断哪种物质过量,以不足量的为标准进行计算.
理论上7.524g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xg,需正丁醇的质量是yg.
乙酸和正丁醇的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60g 74g 116g 18g
7.524g yg xg
所以x=14.5g y=9.3g<10.8g 所以正丁醇过量,乙酸正丁酯的产率=11.6g÷14.5g×100%=80%;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酯的制备,比较综合,尤其是实验操作步骤,题目难度较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00℃时,将0.1 mol N2O4置于1 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A.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B.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C.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l2和苛性钾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发生不同反应
B.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是0.21 NA
C.原苛性钾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
D.生成物中Cl- 的物质的量为 0.21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草木灰中可能含K2CO3、K2SO4及NaCl等盐,将草木灰用蒸馏水浸取得浸取液进行实
验,下列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向浸取液中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SO42-
B.向浸取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Cl-
C.洁净的铂丝蘸取浸取液少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不能确定是否含K+
D.向浸取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其中含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氢能是一种绿色能源,一种目前成熟的方法是利用碘硫热化学循环制备氢气,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1)已知:SO3(g) SO2(g)+1/2O2(g) △H1 =-98.3kJ·mol-1
H2SO4(l) SO3(g) + H2O(l) △H2 =-130.4 kJ·mol-1
2H2SO4(l) 2SO2(g)+ O2(g)+ 2H2O(l) △H3
则△H3= kJ·mol-1 。
(2)上述热化学循环制氢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能源角度考虑,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
(3)碘化氢热分解反应为:2HI(g)H2(g) + I2(g),分解曲线如图20—1,分解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升高温度时平衡常数K (选填:“增大”或“减小”)。
(4)本生(Bunsen)反应中SO2和I2及H2O发生的反应为:SO2+I2+2H2O=3H++HSO4-+2I-,
I-+I2I3-。
①当起始时,SO2为1mol,水为16mol,溶液中各离子变化关系如图20—2,图中b变化表示的离子是 ;在水相中进行的本生反应必须使水和碘显著过量,但易
引起副反应将反应器堵塞等。写出浓硫酸与HI发生反应生成硫和碘的化学方程式
。
②野村(Nonura)等人提出利用电解的方法进行本生反应,反应原理如图20—3所示,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
和1.0 mol B,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 0 | 5 | 15 | 25 | 35 |
n(A)/mol | 1.0 | 0.85 | 0.81 | 0.80 | 0.80 |
A、反应在前5 s的平均速率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则反应的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大于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含有0.2 mol NaOH和0.1 mol 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8.96 L(0 ℃,1.01×105 Pa)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图像正确的是(气体的溶解和离子的水解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含A元素的一种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含A元素的一种化合物C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光导纤维,C与烧碱反应生成含A元素的化合物D。
(1)在元素周期表中,A位于________族,与A同族但相对原子质量比A小的元素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A与B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
(2)易与C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C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时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D,同时还生成B的最高价氧化物E;将全部的E与全部的D在足量的水中混合后,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A的化合物F。
①写出生成D和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将纯碱高温熔化,下列坩埚中可选用的是________。
A.普通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
C.氧化铝坩锅 D.铁坩锅
(4)100 g 化合物C与石灰石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100 g混合物中石灰石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