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
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
【知识点】化学实验 D3 D4
【答案解析】C 解析:A、浓硝酸和氯水两者都是见光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原理相同,故A正确;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放在空气中,均易被氧化,均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原理相同,故B正确;C、Fe不和浓硝酸反应是因为钝化,而铂不反应是因为不活泼,原理不同,故C错误;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都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原理相同,故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浓硫酸、浓硝酸、HClO、二氧化硫、氯化铵、硫化钠及亚硫酸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归纳漂白原理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美国UNC化学教授Thomas J.Meyer等研发了环境友好、完全型的“绿色”引爆炸药,其中一种可表示为Na2R,它保存在水中可以失去活性,爆炸后不会产生危害性残留物。已知10 mL Na2R溶液含Na+的数目为N,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
A.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干这种情况的是
①过量锌与18 mol/L的硫酸反应;
②过量氢气与少量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
③浓盐酸与过量的MnO2反应;
④过量铜与浓硫酸反应;
⑤过量稀硝酸与银反应;
⑥过量稀硫酸与大块状石灰石反应。
A.②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
A.4 mol·L-1 HNO3 B.3 mol·L-1 HCl C.8 mol·L-1 NaOH D.18 mol·L-1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 C.H2SO3 D.N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Zn(s)+H2SO4(aq)===ZnSO4(aq)+H2(g) ΔH<0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图表示
B.ΔH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
C.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锌为负极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 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为11.2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写出基态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
(3)甲醇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甲醛与新制Cu(OH)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u2O沉淀。
①甲醇的沸点比甲醛的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
②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1 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