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可制得硫代硫酸钠(Na2S2O3).
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有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制备Na2S2O3•5H2O的装置图(如图1).

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加热.
②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即停止C中的反应,停止加热
③过滤C中的混合液,并将滤液进行处理,得到产品.
(1)步骤①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步骤②中,“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即停止C中的反应”的原因是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停止C中的反应”的操作是打开K2,关闭K1.
(3)步骤③中,“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填仪器名称).将滤液进行处理过程是将滤液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
依据反应2S2O32-+I2→S4O62-+2I-,可用I2的标准溶液测定产品的纯度.取5.5g产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10mL溶液,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050mol/L I2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相关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编号1234
溶液的体积/mL10.0010.0010.0010.00
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mL19.9919.9817.1320.03
(4)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I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蓝,且半分钟不改变.
(5)Na2S2O3•5H2O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是90.2%.(计算结果请用百分数表示并保留1位小数)(Na2S2O3•5H2O的式量为248)

分析 (1)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2)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二氧化硫通入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硫粉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停止C装置反应打开K2,关闭K1
(3)依据过滤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分析判断;从溶液中获得Na2S2O3•5H2O晶体,需要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
(4)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050mol/L I2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终点现象为溶液变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依据反应的定量关系 2S2O32-+I2→S4O62-+2I-.计算碘单质消耗的硫代硫酸钠,计算得到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氧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生成的SO2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CO2,由于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C中碳酸钠的作用是起反应物作用及提供碱性环境,“停止C中的反应”的操作是打开K2,关闭K1
故答案为: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打开K2,关闭K1
(3)过滤时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从溶液中获得Na2S2O3•5H2O晶体,需要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
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4)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则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蓝,且半分钟不改变,
故答案为:加入最后一滴I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蓝,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改变;
(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中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舍去,则实际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是$\frac{19.99+19.98+20.03}{3}$mL=20.0mL,则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Na2S2O3•5H2O的物质的量是0.050mol/L×0.0200L×2×10=0.02mol,所以Na2S2O3•5H2O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是$\frac{0.02mol×248g/mol}{5.5g}$=90.2%,
故答案为:90.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验证和实验方法应用,物质性质的掌握和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O+2H+═Fe3++H2O
B.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C.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Cl-═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反应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再利用”实验探究,并共同解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1)硬质玻璃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2)装置A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3)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frac{\underline{\;\;△\;\;}}{\;}$Cu+H2O.
探究二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确定反应后硬质玻璃管B中黑色固体的成分.
(4)待硬质玻璃管B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后,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5)一份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②(选填序号,下同);若溶液未变血红色,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①.
①一定有Fe ②一定有Fe3O4 ③只有Fe3O4 ④只有Fe
(6)另一份用胶头滴管(填仪器名称)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证明溶液中存在Fe2+
探究三 设计如图2流程测定反应后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含元素的质量分数.
(7)试剂b的化学式是NaOH.
(8)计算反应前B装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了测定某浓硫酸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A.冷却至室温后,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mL稀硫酸.
B.用某仪器量取25.00mL稀硫酸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指示剂.
C.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并用各待盛溶液润洗.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NaOH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读数为V1mL.
E.小心滴入NaOH标准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滴定至恰好反应为止,记下读数为V2mL.
F.把锥形瓶移到碱式滴定管下,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
G.用某仪器准确量取浓硫酸样品10.00mL,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请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用编号字母填写)G A C B D F E.
(2)用来量取10.00mL浓硫酸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用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的目的是保证标准液浓度不被稀释.
(3)滴定中可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滴定中,目光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4)某学生实验时用稀硫酸润洗了锥形瓶测定的浓度会偏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SiO2、Fe2O3)是工业上制备氧化铝的主要原料.工业上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1)沉淀A、B的成分分别是SiO2 、Fe(OH)3;步骤①中的试剂a是盐酸;
(2)步骤①②中加入试剂后进行的操作Ⅰ、Ⅱ的名称是过滤;
(3)步骤②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Fe3++3OH-=Fe(OH)3↓、Al3++4OH-=[Al(OH)4]-
(4)步骤③中通入过量CO2气体而不加入过量盐酸的理由是过量盐酸能使生成的Al(OH)3溶解;
(5)准确称取8g铝土矿样品,加入一定量试剂a的溶液,使其中的Al2O3、Fe2O3恰好溶解;然后,向滤液中加入10mol•L-1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样品中Al2O3的百分含量为63.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frac{n}{2}$mol,C增加了$\frac{3}{2}$n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的各系数为a=2;b=1;c=3;d=2.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气态;B液体或固体;D气态.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2CO(g)+SO2(g)$\stackrel{催化剂}{?}$2CO2(g)+S(l)△H
(1)已知2CO(g)+O2(g)═2CO2(g)△H1=-566kJ/mol
S(l)+O2(g)═SO2(g)△H2=-296kJ/mol,则反应热△H=-270kJ/mol;
(2)一定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和1molS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g)和S(l).
①若反应进行到25min时测得CO2的体积分数为0.5.则前25min的反应速率v(CO)=0.024mol.L-1.min-1
②若反应进行到4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容器中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少了12.8g/L,则CO的物质的量浓度c(CO)=0.2mol.L-1;化学平衡常数K=160;
(3)若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和1molSO2,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2CO(g)+SO2(g)?2CO2(g)+S(l).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图中三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CO)由大到小的次序为b>c>a(填实验序号);与实验a相比,c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②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用α表示CO的平衡转化率,则α的表达式为a=3-$\frac{3p}{{p}_{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BDCEAF.
(2)上述(B)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将标准液稀释.
(3)上述(A)操作之前,如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偏大.
(4)实验中用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填仪器及部位),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保持30秒内不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20℃时,将16.00g NaOH溶于24.0g H2O中,得到密度为1.43g/cm3的烧碱溶液.试计算:
(1)此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2)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