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正极附近溶液pH减小

B.图①中电子由Zn流向Cu,盐桥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C.图②正极反应是O2+2H2O+4e===4OH

D.图②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 D

解析 A项,图①中Cu作正极,反应式为Cu2+2e===Cu,c(Cu2)减小,水解产生的c(H)减小,pH增大;B项,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区域;C项,因为是酸性环境,应发生析氢腐蚀;D项,图②中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所以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2013·广东理综,7C)

B.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2013·广东理综,7D)

C.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2011·广东理综,7A)

D.淀粉、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t1 ℃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 ℃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 ℃降至t2 ℃时,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晶体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SiC    ②Si    ③HCl    ④HBr    ⑤HI    ⑥CO    ⑦N2    ⑧H2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⑤④③⑥⑦⑧

C.①②⑤④③⑦⑥⑧                  D.⑥⑤④③②①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1)基态镍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金属镍能与CO形成配合物Ni(CO)4,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的化学式    、    。 

(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如①CH2=CH2、②HC≡CH、③、④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

       (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形。 

(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左下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 

(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右上图所示。该结构中,除共价键外还存在配位键和氢键,请在图中用箭头和“…”表示出配位键和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放电池。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 H2

B.左端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右端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

D.d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右端装置B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1 mL 0.2 mol·L-1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1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1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条件下,溶解度Mg(OH)2>Fe(OH)3

B

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已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滴定其中NaOH含量

C

两种一元碱溶液X和Y(X的pH比Y大1),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pH相等

证明稀释前c(X)=10c(Y)

D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F与HCl溶液的pH,后者较小

证明非金属性Cl>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2O(g)=H2(g)+1/2 O2(g) ΔH=+242 kJ/mol

B. 2 H2(g)+O2(g)=2 H2O(g)     ΔH=-484 kJ/mol

C. H2(g)+1/2 O2(g)=H2O(g)       ΔH=+242 kJ/mol

D.  2 H2(g)+O2(g)=2 H2O(g) ΔH=+484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500 mL 2 mol·L-1 FeCl3溶液和500 mL 2 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 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