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 |
B. |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 |
C. | 检验Na2CO3固体中是否混有NaHCO3,可向固体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 | |
D. | 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分析 A.钾元素的紫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来观察;
B.和碳酸根离子形成沉淀的离子不一定是钡离子,钙、镁离子等也可以生成沉淀;
C.Na2CO3和NaHCO3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D.检验SO42-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答 解:A.钾元素的紫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来观察,故如果不透过蓝色钴玻璃,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故A错误;
B.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是钙离子、镁离子等,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所以不一定有Ba2+,故B错误;
C.Na2CO3和NaHCO3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不能用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来鉴别,故C错误;
D.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性质的异同,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内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
B | 加热盛有铜与浓硫酸的试管,发现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直接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 白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 白色固体为无水硫酸铜 |
C | 将稀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Cl2溶液中 | 溶液变黄色 | 氧化性:H2O2>Fe3+ |
D |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 变黑,体积膨胀,放出刺激性气体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单质的沸点:M>Q | |
B. | Q元素的阴离子和V元素的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 |
C. | M、Q、R、V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是碱性、中性和酸性 | |
D. | Q与R可以组成2种离子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能发生脂化反应的酸一定是羧酸 | |
B. |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Na2SO4溶液,蛋白质从溶液中凝聚而析出叫盐析 | |
C. | 天然蛋白质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 |
D. |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常压下,100g98%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 |
B. | 标准状况下,当活泼金属转移2NA个电子时,可与盐酸反应产生44.8LH2 | |
C. | 标准状况下,2.24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 |
D. | 常温常压下,0.1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鸡屎矾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 |
B. | 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 |
C. | 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
D. | 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1 mol/L的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Ba(OH)2溶液至沉淀刚好完全:c (NH4+)>c (OH-)>c (SO42-)>c (H+) | |
B. | 向1L 1mol/L 的KOH热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酸钾、次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 c (K+)+c (H+)=6c (ClO3-)+2c (ClO-)+c (HClO)+c (OH-) | |
C. | 0.1 mol/L的NaOH溶液与0.2 mol/L的HCN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碱性:c (Na+)>c (CN-)>c (HCN)>c (OH-)>c (H+) | |
D. | 若将CO2通入0.1mol/L Na2CO3溶液至溶液中性,则溶液中:2c(CO32-)+c(HCO3-)=0.1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