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性:Li>Na>K>RbB.酸性:HF<HCl<HBr<HI
C.微粒半径:K+>Na+>Mg2+>Al3+D.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分析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同主族元素对应氢化物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C.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越强.

解答 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Li<Na<K<Rb,故A错误;
B.F、Cl、Br、I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则酸性逐渐减小,即酸性:HF<HCl<HBr<HI,故B正确;
C.K+含有3个电子层,Na+、Mg2+、Al3+含有2个电子层,钾离子半径最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K+>Na+>Mg2+>Al3+,故C正确;
D.非金属性:Cl>S>P>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酸性强弱判断、金属性强弱比较等知识,明确元素周期律内容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相对分子质量在300以下的某脂肪酸1.0g与2.7g碘可完全加成,也可被0.2gKOH所中和,则该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准确值是(  )
A.278B.280C.282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3,3-二甲基丁烷B.3-甲基-2-乙基戊烷
C.2,3-二甲基戊烯D.3-甲基-1-戊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近年食品安全倍受关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白酒中的增塑剂叫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对人体健康有害
B.4-甲基咪唑()是某饮料中检测出的致癌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某媒体披露“皮革奶”事件,有不法厂商将皮革下脚料水解后掺入奶粉,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动物皮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皮革奶”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新西兰牛奶中检测出有毒的二氰二氨(),该物质一定不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烃A常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在相同状况下它的密度是氢气的13倍,则A的名称是乙炔;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F转化为G得化学方程式是CH2BrCH2Br+2NaOH$→_{△}^{H_{2}O}$HOCH2CH2OH+2NaBr;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4)标准状况下,1mol 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为22.4L;
(5)链烃B是A的同系物,B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直线,且1mol的B完全燃烧消耗5.5mol的氧气,写出B的结构简式CH3C≡CCH3
(6)链烃C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且它们属于官能团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W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YO3
②Y、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③W的单质常温下呈液态,可与铁粉反应生成FeBr2
④W的原子序数比Z大9.
A.只有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结构示意图(以Zn-Cu-稀H2SO4原电池为例)铜片和锌片作电极,稀硫酸做电解质溶液.
填表:
电极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反应类型
正极
负极
总反应式
【注意】①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②在同一个电池中两极反应时,“失去电子数”与“得到电子数”要相同.
(3)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离子运动方向.
①外电路(导线):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②原电池内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流向负极,阳离子流向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加热:NH4++OH- $\frac{\underline{\;\;△\;\;}}{\;}$ NH3↑+H2O
B.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S2-+2H+═H2S↑
C.铜与稀硝酸:Cu+4H++2NO3-═Cu2++NO2↑+2H2O
D.向氨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H3•H2O+CO2═NH4++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为探讨化学平衡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 Fe3+和 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1,

(1)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溶液稀释对颜色的变化造成的影响.
 (2)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 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ⅰ的原因: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ⅰ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外加 Ag+使 c(I-)降低,导致 I-的还原性弱于 Fe2+,用如图2装置(a,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 闭合时,指针偏转,b 作正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 U 型管左管中滴加 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除了产生淡黄色沉淀,另一现象是左管出现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4)按照(3)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ⅱ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其操作是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FeSO4溶液.
(5)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 Fe2+>I-.将(2)和(3)、(4)作对比,得出结
论是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