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 B. | 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电路板 | ||
C. | 空气净化器中用活性炭层净化空气 | D. | 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 |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以此解答.
解答 解:A.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Fe、Cu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纯碱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可使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与水解有关,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生活中的化学,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10mol•L-1Ag+ | B. | 0.20mol•L-1Zn2+ | C. | 0.20mol•L-1Cu2+ | D. | 0.20mol•L-1Pb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 |
B. | 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分子和原子 | |
C. | 门捷列夫提出的原子学说,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D. | 化学科学在未来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混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 |
B. | 该混盐溶液中加人BaCl2溶液,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 |
C. | 该混盐与稀硫酸反应产生1mol S时转移2NA个电子 | |
D. | 该混盐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和+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证明Fe3+与S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将过量SO2通入FeCl3溶液中,然后将反应液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B.除去CH3COOC2H5中的乙醇 | 加入适量CH3COOH,加热 |
C.鉴别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 分别向未知的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盐酸,观察 现象 |
D.比较H2CO3、HCN的酸性强弱 | 用pH计测定同温度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CN溶液 的pH值,比较pH大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浓硫酸入蔗糖中 | 固体变黑后发生膨胀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还原性 |
B | 将两小粒相同的钠分别投入乙醇和水中 | 钠在水中反应比在乙醇中剧烈 | 相同条件下,水的电离能力比乙醇强 |
C | 向某溶液滴加氯水后再滴入KCSN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D | 常温时将铝片加入浓硝酸中 | 未出现气泡 | 常温下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1、K2闭合时,Na+均移向铁棒 | |
B. | 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 | |
C. | 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
D. | K2闭合,电路中通过0.4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标况下4.48L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