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NaCl=Na++Cl-B.H2SO4=2H++SO42-
C.Ca(OH)2=Ca2++2OH-D.Al2(SO43=Al3++SO42-

分析 A.氯化钠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
B.硫酸为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C.氢氧化钙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D.电离方程式两边正电荷不相等,违反了电荷守恒.

解答 解:A.NaCl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故A正确;
B.硫酸为二元强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B正确;
C.氢氧化钙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故C正确;
D.硫酸铝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正确判断强弱电解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的性质分类的,请你列举两种酸性食物鸡蛋,猪瘦肉.人的血液呈弱碱性(酸性,弱酸性,中性,碱性,弱碱性).我国居民形成了摄入蔬菜和水果偏少的习惯,一般尿液呈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现有五种可溶性物质A、B、C、D、E,它们所含的阴、阳离子互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Na+、Al3+、Mg2+、Ba2+、Fe3+和五种阴离子Cl-、OH-、NO3-、CO32-、X中的一种.
(1)某同学通过分析比较,认为无需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Na2CO3和Ba(OH)2.(填化学式)
(2)为了确定X,现将(1)中的两种物质记为A和B,当C与B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气体;当C与A的溶液混合时产生棕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留有白色沉淀不再溶解.则:
①X为B.
A.SO32-    B.SO42-C.CH3COO-     D.SiO32-
②A中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③将0.02mol的A与0.01mol的C同时溶解在足量的蒸馏水中,充分反应后,最终所得沉淀的质量为6.1g(精确到0.1g).
④利用上述已经确定的物质,可以检验出D、E中的阳离子.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取少量D的溶液与试管中,逐渐进入Ba(OH)2溶液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则D中含有Al3+,若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则D中含有Mg2+
(3)将Cu投入到装有D溶液的试管中,Cu不溶解;再滴加稀硫酸,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则物质D一定含有上述离子中的NO3-(填相应的离子符号).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种中和胃酸的药物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1molAl2Mg6(OH)16CO3•4H2O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
A.16mo1B.19 molC.20molD.2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催化剂的成分为FeO、Fe2O3
(1)某FeO、Fe2O3混合物中,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其中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当催化剂中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该催化剂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072(用小数表示,精确到0.01).
(3)以Fe2O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炭粉,发生反应:2Fe2O3+C$\stackrel{高温}{→}$4FeO+CO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320g Fe2O3粉末中加入炭粉的质量为4g,生成实验条件下CO2的体积为8L(假设此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L/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是2,5,5-三甲基-3-乙基庚烷
B.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制备CH3-CH═CH2
C.向柠檬醛  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若溶液褪色,说明分子中含有醛基
D.  三种氨基酸脱水,最多可生成6种二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有机物名称正确的是(  )
A.2-乙基戊烷B.2,2-二氯丁烷
C.2,2-二甲基-3-己醇D.3,4-二甲基戊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过滤时,将待过滤的物质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时,玻璃棒下端应靠在三层滤纸处
C.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中
D.蒸馏操作时,温度计应插入在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已知:硝酸铜受热易分解.
170℃时,2Cu (NO32$\stackrel{△}{→}$2CuO+4NO2↑+O2↑开始分解,至250℃分解完全.(其中2NO2?N2O4,2NO2→2NO+O2等反应忽略不计).
800℃时,4CuO$\stackrel{高温}{→}$2Cu2O+O2↑ 开始分解,至1000℃以上分解完全.
(1)取5.64g无水硝酸铜,加热至1000℃以上,将生成的气体导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后,还有逸出的气体是O2(填分子式),体积(标准状况)为0.168L;将吸收液加水稀释到100mL,此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
(2)取5.64g无水硝酸铜加热至某温度分解后的残留固体中含有1.60g CuO,则残留固体的质量可能是2.32g或3.48g
实验证明,当温度达到1800℃时,Cu2O也会发生分解:2Cu2O$\stackrel{1800℃}{→}$4Cu+O2
(3)取8.00g CuO,加热到1800℃左右,冷却后称得质量为6.88g,通过计算求出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4)取8.00g CuO,通入一定量H2并加热,使其部分还原为Cu和Cu2O,且其中n (Cu2O):n (Cu)=x.将此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Cu2O+2H+→Cu+Cu2++H2O),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Cu y g,试求未被还原的CuO的物质的量0.1-$\frac{y+2xy}{64(x+1)}$(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