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并灼烧固体,可以得到该溶质固体的是(  )
A.氯化铜B.碳酸氢钙C.高锰酸钾D.偏铝酸钠

分析 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和物质的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注意当水解生成挥发性酸时,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是金属氧化物,另外,加热易分解、易氧化的物质不能得到原物质,比如碳酸氢钠、高锰酸钾、氯酸钾等,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CuCl2溶液加入水解生成氢氧化铜和盐酸,盐酸挥发,灼烧生成氧化铜,不能得到该溶质固体,故A错误;
B、碳酸氢钙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得到该溶质固体,故B错误;
D、高锰酸钾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不能得到该溶质固体,故C错误;
C、NaAlO2溶液加热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最终仍生成NaAl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盐类水解的原理,特别是能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某《化学教育》杂志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使之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
(1)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少量无色气泡,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淡黄绿色消失;
(2)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
(3)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Ca(HCO32
(4)实验③中产生大量无色气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CO3-=CO2↑+H2O.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
请回答:
(5)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CO2因溶解而  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
(6)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frac{BL}{{{22}{.4L/mol}}}$明显小于$\frac{Ag}{100g/mol}$.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 受热时,除生成 CO2 外,还生成了CaCO3
(7)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从圆底烧瓶蒸出的水蒸气在广口瓶中冷凝、聚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CO2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需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其目的是排出体系中的空气,防止NO被氧化成NO2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a bc d.(可多选)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氧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其中氧化剂是K2Cr2O7,氧化产物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CO32-、Cl-、NO3-B.MnO4-、K+、OH-、SO42-
C.Cl-、SO42-、Cu2+、Ba2+D.Mg2+、Na+、N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按要求填空
 下列物质:①盐酸  ②食盐水  ③熔化的氯化钠  ④液态氯化氢 ⑤铜  ⑥氨水 ⑦SO3 ⑧醋酸 ⑨氢硫酸
其中可以导电并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③(填所选物质序号,下同)
其中属于强电解质但是不导电的是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实验小组欲探究SO2和Cl2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中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的氧化剂是KMnO4,生成71g Cl2转移的电子是2mol.
(2)装置B中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3)打开A、C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待反应完全后,小组同学又继续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甲同学由此认为SO2和Cl2发生了反应,理由是该反应中生成了Cl-(填离子符号).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认为A中生成的Cl2中混有杂质,应该在装置A、B间增加一个洗气瓶,然后再按甲同学的方法即可得到正确结论.乙同学认为Cl2中混有的杂质是HCl,洗气瓶中盛有试剂的名称是饱和食盐水.
③丙同学则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结论均不合理.丙同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溶液X,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得出结论,即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可以发生反应.溶液X是a(填选项序号).
a.BaCl2溶液 b.Ba (OH)2溶液 c.Ba (NO32溶液 d.品红溶液
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Cl2+2H2O═2HCl+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5H12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B.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将MnO2与FeSO4溶液、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至60℃后,再加入Na2CO3溶液,最终可制得碱式碳酸锰[aMnCO3•bMn(OH)2•cH2O].
(1)用废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备FeSO4溶液时,所用铁屑需比理论值略高,原因是防止FeSO4被氧气氧化,反应前需将废铁屑用热Na2CO3溶液浸泡,其目的是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2)为测定碱式碳酸锰组成,取7.390g样品溶于硫酸,生成CO2224.0mL(标准状况),并配成500mL溶液.准确量取10.00mL该溶液,用0.0500mol•L-1EDTA(化学式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Mn2+(原理为Mn2++H2Y2-=MnY2-+2H+),至终点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28.00mL.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n(CO2)=n(MnCO3)=0.01moln(EDTA)=0.0014mol
10mL溶液中n(EDTA)=n(Mn2+)=0.028L×0.0500mol•L-1=0.0014mol
500mL溶液n(Mn2+)=0.0014mol×$\frac{500}{10}$=0.07mol
7.390 g 该碱式碳酸锰中 n(Mn2+)=0.07mol
n[Mn(OH)2]=0.06 mol
m(H2O)=7.390g-0.01mol×115g/mol-0.06mol×204g/mol=0.9 g
n(H2O)=$\frac{0.9g}{18g/mol}$=0.05 mol
a:b:c=1:6:5 碱式碳酸锰的化学式为MnCO3•6Mn(OH)2•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