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实线).

(1)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
(2)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小的是D.
A.0~1min     B.1~3min     C.3~8min     D.8~11min
(3)求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和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
(4)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升高温度,曲线I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增大压强.判断的理由是Ⅱ中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时氢气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正移,该反应正方向为气体分子数目减少,因此改变的条件为增大压强.

分析 (1)a点时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依次判断正逆反应速率大小;
(2)根据曲线的斜率判断,斜率越大,说明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变化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也可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大小来进行比较;
(3)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
(4)从虚线变化判断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的物质的量来分析,曲线I反应速率增大,但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少,应是升高温度,因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曲线Ⅲ反应速率增大,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多,平衡正向移动,应是增大压强.

解答 解:(1)a点时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物氢气的物质的量继续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大于;
(2)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0~1min内,v(H2)=$\frac{(8-6)mol}{2L×1min}$=1mol/(L•min);1~3min内,v(H2)=$\frac{(6-3)mol}{2L×(3-1)min}$=0.75mol/(L•min);3~8min内,v(H2)=$\frac{(3-1)mol}{2L×(8-3)min}$=0.1mol/(L•min);8min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综合速率为零;所以0~1min内反应速率最大,8~11min反应速率最小,
故答案为:D;
(3)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物质的量/mol      6          8                0                  0
物质的量变化/mol      2          6                2                 2
平衡物质的量/mol      4          2                2                 2      
氢气的转化率为:$\frac{n({H}_{2})_{转化}}{n({H}_{2})_{起始}}$=$\frac{6}{8}$=75%,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frac{\frac{2mol}{2L}×\frac{2mol}{2L}}{\frac{4mol}{2L}×(\frac{2mol}{2L})^{3}}$=0.5L2•mol-2
答: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为75%,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5L2•mol-2
(4)曲线I反应速率增大,但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少,应是升高温度,因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氢气的转化,故曲线I是升高温度;曲线Ⅲ反应速率增大,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多,因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应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增大压强;Ⅱ中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时氢气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正移,该反应正方向为气体分子数目减少,因此改变的条件为增大压强.

点评 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或平衡的图象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考查计算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以及反应物转化的多少,注意把握对题目图象的分析.题目较为综合,具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 )

A.NH4Cl B. NH4HSO4 C.CH3COONH4 D.NH4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还原的是(  )
A.5Cl2+I2+6H2O═10HCl+2HIO3
B.2Cl2+2Ca(OH)2═CaCl2+Ca(ClO)+2H2O
C.MnO2+4HCI$\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
D.2NaCl+2H2O $\frac{\underline{\;电解\;}}{\;}$2NaOH++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其中B、D中为品红溶液,C中为NaOH溶液.

(1)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制取Cl2和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浓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mol/L)为原料制取Cl2.请写出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
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装置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取B、D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溶液恢复红色  D溶液仍无色.解释B中对应现象的原因二氧化硫与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无色物质分解又生红色的品红.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两同学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气体通过F装置,F中可盛装浓硫酸.其目的是使SO2和Cl2混合均匀并且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SO2+Cl2+2H2O=4H++SO42-+2Cl-.(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控制两种气体通入的量,使其物质的量不相等(或使其比例不等于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请指出该反应中的液体反应物在反应中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还原性、酸性;
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品红褪色,D:品红褪色.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D:无明显现象.
(3)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l2+SO2+2H2O═2HCl+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的研究,把过多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
(1)如果将CO2和H2以1:4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CO2+4H2→CH4+2H2O
(2)若将CO2和H2以1:3的比例混合,使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则生成的该重要化工原料可能是B(填字母).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香烃
(3)二氧化碳“组合转化”的某烷烃碳架结构如图所示:,此烷烃的一溴代物有6种;若此烷烃由炔烃加氢制得,则此炔烃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3)CHC≡CH
(4)某烃蒸气完全燃烧时,消耗三倍于其体积的O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水蒸气(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该烃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g)+H2O(g)?CO2(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70080083010001200
K1.71.11.00.6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O)•({H_2})}}{{(CO)•({H_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③(填序号)
①一定不变    ②一定减小     ③可能增大     ④增大、减小、不变皆有可能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c(CO2
(3)将不同量的CO (g) 和H2O (g) 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 (g)+H2O (g)?CO2(g)+H2(g),得到如表三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COCO2CO
A650241.62.45
B900120.41.63
C900abcdt
①通过计算可知,CO的转化率实验A大于 实验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填“吸”或“放”)热反应.
②若实验C要达到与实验B相同的平衡状态,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b=2a(用含a、b的数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SiO2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B.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常温常压下60g 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C.碳和硅同主族,因此CO2和SiO2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也相似
D.SiO2晶体结构中的最小环为6个Si和6个O组成的12元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浓度为0.1 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c(H+) B.Ka(HF)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