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钛、铬、铁、镍、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
(1)钛铁合金是钛系储氢合金的代表,该合金具有放氢温度低、价格适中等优点.
①Ti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②Fe的基态原子共有7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2)制备CrO2Cl2的反应为K2Cr2O7+3CCl4═2KCl+2CrO2Cl2+3COCl2↑.
①上述化学方程式中非金属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Cl>C(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COCl2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构型,COCl2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1,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3)NiO、FeO的晶体结构均与氯化钠的晶体结构相同,其中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10-2 nm和7.8×10-2 nm.则熔点:NiO>(填“>”、“<”或“=”)FeO.
(4)Ni和La的合金是目前使用广泛的储氢材料,具有大容量、高寿命、耐低温等特点,在日本和中国已实现了产业化.该合金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LaNi5
②已知该晶胞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密度为d g•cm-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胞的体积是$\frac{M}{{{N_A}•d}}$ cm3(用含M、d、NA的代数式表示).
③该晶体的内部具有空隙,且每个晶胞的空隙中储存6个氢原子比较稳定.已知:a=511pm,c=397pm;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8.98×10-5g•cm-3;储氢能力=$\frac{储氢后氢气的密度}{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若忽略吸氢前后晶胞的体积变化,则该储氢材料的储氢能力为1236.

分析 (1)①Ti是22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排布;
②Fe是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spd等能级;
(2)①反应式中非金属元素有三种:O、C、Cl,结合化合物CCl4、NaClO中元素化合价判断;
②根据1个单键是1个δ键,1个双键中含有1个δ键,1个π键以及COCl2分子的结构式来解答;
(3)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
(4)①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实际含有的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
②根据一个晶胞的质量m=ρv计算;
③根据储氢能力=$\frac{储氢后氢气的密度}{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计算.

解答 解:(1)①Ti是22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VB族,故Ti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3d24s2,故答案为:3d24s2
②Fe是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s、2s、3s、4s、2p、3p、3d等7个能级,故答案为:7;
(2)①反应式中非金属元素有三种:O、C、Cl,CCl4中C表现正化合价、Cl表现负化合价,CrO2Cl2中Cl为+1价,O为-2价,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元素相互化合时该元素表现负价,故电负性:O>Cl>C,故答案为:O>Cl>C;
②COCl2分子中有1个C=O键和2个C-Cl键,所以COCl2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3,π键的数目为1,个数比3:1,中心原子C电子对数=3+$\frac{4-1×2-2}{2}$=3,故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故答案为:3:1;sp2
(3)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说明二者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由于Ni2+的离子半径小于Fe2+的离子半径,属于熔点是NiO>FeO,故答案为:>;
(4)①该合金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中心有一个镍原子,其他8个镍原子都在晶胞面上,镧原子都在晶胞顶点,所以晶胞实际含有的镍原子为1×1+$\frac{1}{2}$×8=5,晶胞实际含有的镧原子为8×$\frac{1}{8}$=1,所以晶体的化学式LaNi5,故答案为:LaNi5
②一个晶胞的质量m=$\frac{M}{N{\;}_{A}}$,根据m=ρv,即v=$\frac{M}{{{N_A}•d}}$,故答案为:$\frac{M}{{{N_A}•d}}$;
③LaNi5合金储氢后的密度ρ=$\frac{m(晶胞中的H)}{V(晶胞)}$=$\frac{1×6}{{N}_{A}×(511×10{\;}^{-10}){\;}^{2}×sin60°×397×1{0}^{-10}}$=0.111g•cm-3,由定义式可知储氢能力=$\frac{0.111g•cm{\;}^{-3}}{8.98×10{\;}^{-5}g•cm{\;}^{-3}}$≈1236,故答案为:1236.

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晶胞的计算、化学键、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碳有三种同位素:${\;}_{6}^{12}$C、${\;}_{6}^{13}$C和${\;}_{6}^{14}$C,它们之间不同的是(  )
A.电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D.原子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粉碎玉米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进行.
(2)生产过程中为了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可使用的试剂是碘(I2)或碘酒或革兰氏碘液.
(3)步骤a的操作是C.
A.蒸发  B.萃取  C.蒸馏  D.分液
(4)发酵产生的CO2纯度可达到99%,能回收利用,请举出它的两项用途:制饮料,制干冰、制纯碱、制碳酸钙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分子式为C4H8属于链状烃的一溴代物的数目有(  )
A.7B.8C.9D.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三氯氧磷(化学式:POCl3)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及光导纤维原料.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的工艺流程如下:

通过佛尔哈德法可以测定三氯氧磷产品中Cl元素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a 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待完全水解后加稀硝酸至酸性.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1的AgNO3溶液40.00mL,使Cl-完全沉淀.
Ⅲ.向其中加入2mL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Ⅳ.加入指示剂,用c 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
已知:Ksp(AgCl)=3.2×10-10,Ksp(AgSCN)=2×10-1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是b(选填字母),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变为红色,而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a.FeCl2      b.NH4Fe(SO42      c.淀粉       d.甲基橙
②实验过程中加入硝基苯的目的是防止在滴加NH4SCN时,将AgCl沉淀转化为AgSCN沉淀,如无此操作所测Cl元素含量将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已知X、Y、Z、R、Q为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36号元素.相关信息如下:
X元素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Y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Z元素被誉为“太空金属”,也有“生物金属”之称,其基态原子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
R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十一列
Q元素在周期表里与R元素在同一个分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X3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离子化合物YX5的电子式是
(2)CO与Y2属于等电子体,1 个CO分子中含有的π键数目是2个.
(3)工业上利用ZO2和碳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A(A可看做一种含氧酸盐).A晶体的晶胞为正方体(如图1).
①制备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TiO2+BaCO3═BaTiO3+CO2↑;
②在A晶体中,Z的配位数为6;
③在A晶体中,若将Z元素置于立方体的体心,Ba元素置于立方体的顶点,则O元素处于立方体的面心.
(4)R2+离子的外围电子层电子排布式为3d9.R2O的熔点比R2S的高(填“高”或“低”).
(5)Q元素和硫(S)元素能够形成化合物B.B晶体的晶胞为正方体(如图2),若晶胞棱长为540.0pm,则晶胞密度为$\frac{4×\frac{(65+32)g/mol}{6.02×1{0}^{23}mo{l}^{-1}}}{(540×1{0}^{-10}cm)^{3}}$=4.1g•cm-3(列式并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已知A为生活中的常见金属,C为磁性黑色晶体,A、B、C、D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Fe、CFe3O4、DFeCl3
(2)C+盐酸→B+D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4H2O+2Fe3++Fe2+,D的溶液可作为印刷电路板“腐蚀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l3+Cu═2FeCl2+CuCl2
(3)实验室保存B的溶液时常加入少量A,原因是2Fe3++Fe═3Fe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向B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过程中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高碘酸盐(IO65-)、过二硫酸盐(S2O82-)、二氧化铅(PbO2)是三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将Mn2+氧化为高锰酸盐.回答下列问题:
①基态锰原子能量最高能级电子排布图为
②过二硫酸根离子中两个硫原子间存在过氧键,写出过硫酸根离子的结构简式
③碳酸盐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解,实验证明碳酸盐的阳离子不同,分解温度不同,如表所示:
碳酸盐MgCO3CaCO3BaCO3SrCO3
热分解温度/℃40290011721360
阳离子半径/pm6699112135
试解释为什么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大,碳酸盐的分解温度逐步升高?
(2)利用铜萃取剂M,通过如下反应实现铜离子的富集:

①X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
②X中以sp2杂化、sp3杂化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O>C.
③上述反应中断裂和生成的化学键有be(填序号).
a.离子键    b.配位键    c.金属键    d.范德华力    e.共价键    f.氢键
④M与W(分子结构如图)相比,M的水溶性小,更利于Cu2+的萃取.M水溶性小的主要原因是M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使溶解度减小.

(3)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其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化合物乙中手性碳原子有1个,化合物乙的沸点明显高于化合物甲,主要原因是化合物乙分子间形成氢键.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4)常压下,水冷却至0℃以下,即可结晶成六方晶系的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冰、霜和雪等都是属于这种结构,其晶胞如图所示(只显示氧原子,略去氢原子),晶胞参数侧棱c=737pm,菱形底边a=452pm,底面菱形的锐角是60°.则:冰的密度=ρ=$\frac{m}{V}$=$\frac{\frac{4M}{{N}_{A}}}{{a}^{2}•sin60°}$=$\frac{\frac{18×4}{6.02×1{0}^{23}}}{45{2}^{2}×737×0.866×(1{0}^{-10})^{3}}$=0.917 g/cm3(代值列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抗酸药物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碱式碳酸镁铝.某学生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质量的化合物X粉末,向其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224mL气体A(标准状况),同时得到无色溶液;
②若用铂丝蘸取①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③向①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测得沉淀质量的最大值为2.52g,最小值为1.7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气体A是CO2
(2)由①、②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Na;
(3)③中2.52g沉淀是Mg(OH)2、Al(OH)3
(4)③中沉淀部分消失的原因是Al(OH)3+OH-═AlO2-+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X的化学式是Mg3Al(OH)7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