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0.1mol,完全燃烧后得3.36LCO2 (标准状况下)和3.6g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甲烷B.一定有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D.可能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

分析 标况下3.3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2)=$\frac{3.36L}{22.4L/mol}$=0.15mol,3.6g水的物质的量为:n(H2O)=$\frac{3.6g}{18g/mol}$=0.2mol,则混合的平均化学式为,C1.5H4,由于是混合物,则肯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5的烃,即一定含有甲烷,因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4个氢原子,以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标况下3.3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2)=$\frac{3.36L}{22.4L/mol}$=0.15mol,3.6g水的物质的量为:n(H2O)=$\frac{3.6g}{18g/mol}$=0.2mol,
1mol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1.5mol二氧化碳、2mol水,则混合的平均化学式为:C1.5H4
由于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则一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5的烃,所以一定含有甲烷,
又由于甲烷中含4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4个氢原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一定没有乙烷,可能为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但是不一定含有乙烯,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利用平均分子组成判断烃的组成的方法,明确确定有机物组成时常用方法:平均碳法、平均氢法、平均碳氢分子式法、平均式量法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现有苯甲酸、苯酚溶于乙醇所得的混合液,某同学设计方案分离三种物质,并检验其中的某些离子和物质.
已知:(1)酸性强弱:HCl>苯甲酸>H2CO3>苯酚>HCO3-   
(2)部分物理参数如下:
密度
(g•mL-1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苯甲酸1.2659122.13249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酚1.0740.6181.9易溶于乙醇、乙醚,65℃以上能与水互溶
乙醇0.79-114.378.5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
机溶剂
供选择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盐酸、0.1mol/LNa2CO3、0.1mol/L NaHCO3、浓溴水、生石灰、0.1mol/L FeCl3、0.1mol/L BaCl2、CO2、0.1mol/L溴水、澄清石灰水
(1)分离物质流程如下:

物质C是CO2,操作IV是过滤.
(2)操作III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3)混合液2中加入生石灰的原因是生石灰与混合液2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并放出热量,便于乙醇从混合物中蒸馏出.
(4)该同学检验混合液1中是否含有苯酚和NaHCO3,以证明酸性的强弱.完成下列各步实验及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①取少量混合液1于试管,滴加BaCl2
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BaCO3
②取少量步骤①上层清夜于试管,滴加0.1mol/L盐酸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混合液1含有HCO3-
③另取少量混合液1于试管,滴加0.1mol/L FeCl3溶液,振荡
溶液不显紫色,
说明混合液1不含有酚羟基
(5)称取2.0g苯甲酸和苯酚的混合固体溶于足量乙醇中,滴加足量饱和NaHCO3溶液,测得放出的CO2(标准状况下,不考虑CO2溶于水)为33.6mL,则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为$\frac{\frac{0.036L}{22.4L/mol}×122g/mol}{2g}$×100%,(只列式,不计算),结果为9.2%.(结果保留1位小数)(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苯酚相对分子质量为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后C(X2)为0.4mol/L,C(Y2)为0.8mol/L,生成C(Z)为0.4mol/L,则该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
A.X2+2Y2?2XY2B.3X2+Y2?2X3YC.X2+3Y2?2XY3D.2X2+2Y2?2X2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1)目前工业上用的捕碳剂NH3和(NH42CO3,它们与CO2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NH3(l)+H2O(l)+CO2(g)?(NH42CO3(aq)K1
NH3(l)+H2O(l)+CO2(g)?NH4HCO3(aq)K2
(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K3
则K3=$\frac{{{K}_{2}}^{2}}{{K}_{1}}$(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
(2)利用CO2制备乙烯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具体如下:
方法一:CO2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其反应为:
2CO2(g)+6H2(g)?C2H4(g)+4H2O(g)△H=a kJ•mol-1
起始时按n(CO2):n(H2)=1:3的投料比充入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H2和H2O的物质的量如图甲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其它条件不变时,若压缩容器容积,则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v和v均增大
C.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减小反应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②393K下,H2的平衡转化率为67.4%(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393K下,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按n(CO2):n(H2)=1:3投入CO2和H2则n(H2):n(C2H4)将变小(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或“无法确定”);
方法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强酸性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可得到乙烯,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④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e-+12H+=C2H4+4H2O;
⑤该装置中使用的是阳(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实验室中要测定某无色气体的成分,已知此气体可能由CO2、NH3、NO2、N2、NO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对此无色气体进行以下实验:
①先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减少一部分体积;
②继续通过装有Na2O2固体的干燥管,发现从干燥管出来的气体颜色呈红棕色;
③再继续将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最后气体完全被吸收,试管内仍为一满试管液体.由此可判断:
(1)原气体中一定含有NH3、CO2、NO,一定不含有NO2、N2
(2)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02
(3)由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ZnO.
(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浸出操作.
(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Zn粉,其作用是置换出Fe等.
(4)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体是O2
(5)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ZnS+4H++O2=2Zn2++2S↓+2H2O.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有关“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尼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锻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frac{\underline{\;高温\;}}{\;}$Zn+3CO↑(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关于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金属钠
B.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C.在阴极附近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并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解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名称,表达错误的是(  )
A.COCl2分子的结构式:B.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C.NaOH的电子式:D.的名称:2-乙基丁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1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的离子方程式Be+2OH-=BeO22-+H2↑;
(2)Be(OH)2与Mg(OH)2 可用NaOH溶液试剂鉴别,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e(OH)2+2OH-=BeO2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