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研究含Cl、N、S等元素的化合物对净化水质、防治污染有重要意义.
(1)二氧化氯(ClO2)是国内外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无毒的杀菌消毒剂,被称为“第4代消毒剂”.工业上可采用氯酸钠(NaClO3)或亚氯酸钠(NaClO2)为原料制备ClO2.亚氯酸钠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漂白剂,但在强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产生ClO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5ClO2-+4H+=4ClO2↑+Cl-.向亚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若将盐酸改为相同pH的硫酸,开始时反应缓慢,稍后一段时间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氯离子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2)电解法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生产ClO2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为直接电解氯酸钠、自动催化循环制备高纯ClO2的实验.
①电源负极为A极(填A或B):
②写出阴极室发生反应依次为:ClO2+e-=ClO2-、ClO3-+ClO2-+2H+=2ClO2↑+H2O;
(3)已知:
2SO2(g)+O2 (g)?2SO3 (g)△H=-196.6kJ•mol-1
2NO(g)+O2 (g)?2NO2 (g)△H=-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
将体积比为1:2的NO2、SO2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2的同时生成1molNO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的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frac{8}{3}$.

分析 (1)反应物为亚氯酸钠,所在环境为酸性环境,生成物为ClO2气体,且知此反应为歧化反应,据此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即可;改加pH相同的硫酸,氢离子浓度不变,应考虑氯离子的影响;
(2)①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阳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电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②阴极室中电极A上发生反应ClO2+e-=ClO2-,生成的ClO2-与溶液中的ClO3-结合生成ClO2
(3)2SO2(g)+O2 (g)?2SO3 (g)△H=-196.6kJ•mol-1 (i),2NO(g)+O2 (g)?2NO2 (g)△H=-113.0kJ•mol-1(ii),[(i)-(ii)]÷2得目标方程式,利用三段法计算平衡常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1)亚氯酸钠在强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产生ClO2气体,故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故部分氯离子降低为-1价,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ClO2-+4H+=4ClO2↑+Cl-,反应开始时,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很小,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可见氯离子起催化作用,故答案为:5ClO2-+4H+=4ClO2↑+Cl-;反应生成的氯离子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2)①由图可知,ClO2在电极A上得到1个电子,生成ClO2-,故A应为电源的负极,故答案为:A;
②阴极室中电极A上发生反应ClO2+e-=ClO2-,生成的ClO2-与溶液中的ClO3-结合生成ClO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O3-+ClO2-+2H+=2ClO2↑+H2O,
故答案为:ClO2+e-=ClO2-;ClO3-+ClO2-+2H+=2ClO2↑+H2O;
(3)2SO2(g)+O2 (g)?2SO3 (g)△H=-196.6kJ•mol-1 (i),2NO(g)+O2 (g)?2NO2 (g)△H=-113.0kJ•mol-1(ii),[(i)-(ii)]÷2得:NO2(g)+SO2 (g)?SO3 (g)+NO(g),故△H=$\frac{-196.6-(-113.0)}{2}$=-41.8,
a.无论是否达到平衡,体系压强都保持不变,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SO3和NO的计量数之比为1:1,无论是否达到平衡,二者的体积比保持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每消耗1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NO2(g)+SO2(g)?SO3(g)+NO(g)
起始物质的体积 a       2a          0        0
转化物质的体积 x        x           x        x
平衡物质的体积 a-x      2a-x         x        x
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即(1a-x):(2a-x)=1:6,故x=$\frac{4}{5}$a,故平衡常数K=$\frac{c(S{O}_{3})×c(NO)}{c(N{O}_{2})×c(S{O}_{2})}$=$\frac{{x}^{2}}{(a-x)(2a-x)}$=$\frac{\frac{16}{25}{a}^{2}}{\frac{1}{5}a×\frac{6}{5}a}$=$\frac{8}{3}$,故答案为:-41.8;b;$\frac{8}{3}$.

点评 本题以NO2、SO2、CO等物质为载体,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盖斯定律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等问题,侧重于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从左到右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C.电子层数逐渐增多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中X、Y、Z为单质,其他为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1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俗称磁性氧化铁;E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Y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ⅥA族;M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和共价键;R的化学式:H2SiO3
(2)一定条件下,Z与H2反应生成ZH4,ZH4的电子式:
(3)已知A与铝发生置换反应,反应转化为X.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Al+3Fe3O4$\frac{\underline{\;高温\;}}{\;}$9Fe+4Al2O3
(4)写出A和D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3Fe3O4+28H++NO3-=9Fe3++NO↑+14H2O.
(5)向含4mol D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X粉末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请在图2坐标系中画出n(X2+)随n(X)变化的示意图,并标出n(X2+)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关于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侯氏制碱工业中,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二氧化碳,后通氨气
B.在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中,皆采用循环操作提高原料利用率
C.在氯碱工业,电解槽一般用铁网作电极
D.合成氨工业用天然气造气的方法中,与水蒸汽高温反应优于热分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CO2和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它们转化为其他物质.
(1)已知:CH4(g)+2O2(g)=CO2(g)+2H2O(g)△H1=-802.0kJ•mol-1
CO(g)+H2O(g)=CO2(g)+H2(g)△H2=-41.2kJ•mol-1
2CO(g)+O2(g)=2CO2(g)△H3=-566.0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H=+247.6kJ•mol-1
(2)在一定条件下,CH4和CO2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发生反应:CO2(g)+CH4(g)?2CO(g)+2H2(g),其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200℃250℃300℃
平衡常数/(mol•L-12K1K28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2}(CO){c}^{2}({H}_{2})}{c(C{O}_{2})c(C{H}_{4})}$.
②k1、K2的关系是K1<K2.(填写“>”、“<”或“=”)
(3)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①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②为了提高该反应中CH4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反应压强、增大CO2的浓度.
③将Cu2Al2O4溶解在稀硝酸中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Al2O4+32H++2NO3-=6Cu2++6Al3++2NO↑+16H2O.
(4)以氢氧化钾水溶液作电解质进行电解,CO2在铜电极上可转化为甲烷,该电极反应式为CO2+8e-+6H2O=CH4+8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一定条件下,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为:
2CO2(g)+6H2(g)?CH3OCH3(g)+3H2O(g)△H
已知: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
(1)△H=2△H1+△H2-2△H3.(用△H1、△H2和△H3表示)
(2)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将1mol CO和2mol 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min)51015202530
压强比(P/P0.980.900.800.700.700.70
则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5%.
(3)已知在某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n(H2)/n(CO2)]时,CO2的转化率如右图所示.从图中可得出三条主要规律:
①增大投料比,CO2的转化率增大;
②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降低;
③温度越低,增大投料比使CO2的转化率增大的越显著.
(4)为提高CO2的转化率,除了适当改变温度、压强和投料比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将水蒸汽液化移去(或移去产物).
(5)由甲醇液相脱水法也可制二甲醚,首先将甲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甲酯(CH3OSO3H):CH3OH+H2SO4→CH3OSO3H+H2O;生成的硫酸氢甲酯再和甲醇反应生成二甲醚,第二步的反应方程式为:CH3OSO3H+CH3OH→CH3OCH3+H2SO4.与CO2和H2反应制备二甲醚比较,该工艺的优点是反应温度低,转化率高,其缺点是浓H2SO4腐蚀设备或有硫酸废液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3-丁酮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用途很广,广泛用于药物合成,还用作食品的着香剂.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0,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181℃,受热温度超过95℃摄氏度时就会分解;易溶于水,与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试剂以任意比混溶;实验室可用以乙酸乙酯和金属钠为原料制备.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为88,常温下为无色易挥发液体,微溶于水,沸点77℃.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1、加热反应:向反应装置中加入32mL(28.5g,0.32mol)乙酸乙酯、少量无水乙醇、1.6g(0.07mol)切细的金属钠,微热回流1.5~3小时,直至金属钠消失.
2、产物后处理:冷却至室温,卸下冷凝管,将烧瓶浸在冷水浴中,在摇动下缓慢的加入32mL30%醋酸水溶液,使反应液分层.用分液漏斗分离出酯层.酯层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有机层放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无水碳酸钾至液体澄清.
3、蒸出未反应的乙酸乙酯:将反应液在常压下蒸馏至100℃.然后改用减压蒸馏,得到产品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反应装置中加干燥管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反应体系中以保证反应体系干燥.两个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冷却水进水口分别为b和d(填图中的字母).
(3)产物后处理中,滴加稀醋酸的目的是中和生成的钠盐,使之变成产物.用分液漏斗分离出酯层测操作叫分液.碳酸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酯中的醋酸.加碳酸钾的目的是干燥产品.
(4)采用减压蒸馏的原因是3-丁酮酸乙酯沸点高,而受热温度超过95℃摄氏度时就会分解,所以需要减压蒸馏..
(5)本实验所得到的3-丁酮酸乙酯产率是B(填正确答案标号).
A.10%          B.22%         C.19%           D.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烷烃A只可能有三种一氯取代产物B、C和D.C的结构简式是(CH32C(CH2CH3)CH2Cl.B和D分别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都只能得到有机化合物E.各物质间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结构简式:A(CH33CCH2CH3; G(CH33CCH2CHO
(2)写出反应类型:B→F取代反应;B→E消去反应;
(3)写出D→E反应方程式:(CH33CCH(Cl)CH3+NaOH$→_{△}^{醇}$(CH33CCH=CH2+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
序号事实推论
A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金属性:Na>Mg
B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金属性:Ca>Mg
C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非金属性:S>C
Dt℃时,A2+H2?2HA  K=5.6×107
B2+H2?2HB   K=43
非金属性:A>B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