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治碘缺乏病,KI、KIO3曾先后用于加碘盐中.
(1)工业上可以通过铁屑法生产KI,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反应Ⅰ生成铁与碘的化合物,若该化合物中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21:127,则加入足量碳酸钾时,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Fe3I8+4K2CO3=Fe3O4+8KI+4CO2↑.
②操作A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洗涤除去表面可溶性杂质,同时减少KI的溶解损失.
(2)KIO3可以通过H2O2氧化I2先制得HIO3,然后再用KOH中和的方法进行生产.
①烹饪时,含KIO3的食盐常在出锅前加入,其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K1O3易分解.
②若制得1284kg KIO3固体,理论上至少需消耗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1700kg.
③KIO3还可通过如图所示原理进行制备.
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I-+6OH-+6e-═IO3-+3H2O;阴极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电解结束后阴极区的pH与电解前相比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 (1)①.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21:127,铁、碘原子个数比为3:8,反应Ⅰ生成了Fe3I8,反应Ⅱ是Fe3I8和碳酸钾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与KI;
②.操作A是从溶液中获得KI晶体;用冰水洗涤,洗涤除去表面可溶性杂质,同时减少KI的溶解损失;
(2)①.碘酸钾热稳定性差,加热容易分解;
②.氧化时发生反应:5H2O2+I2=2HIO3+4H2O,可得关系式为:2KIO3~5H2O2,根据关系式计算;
③.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碘离子失去电子变成碘酸根离子,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水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同时有碱生成,电解结束后阴极区的pH增大.

解答 解:(1)①.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21:127,铁、碘原子个数比为$\frac{21}{56}$:$\frac{127}{127}$=3:8,反应Ⅰ生成了Fe3I8,反应Ⅱ是Fe3I8和碳酸钾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与KI,反应Ⅱ的反应方程式是:Fe3I8+4K2CO3=Fe3O4+8KI+4CO2↑;
故答案是:Fe3I8+4K2CO3=Fe3O4+8KI+4CO2↑;
②.反应Ⅱ的滤液需要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初步得到碘化钾;由于碘化钾混有可溶性杂质,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得到较纯净的产品,故用冰水洗涤,洗涤除去表面可溶性杂质,同时减少KI的溶解损失,
故答案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洗涤除去表面可溶性杂质,同时减少KI的溶解损失;
(2)①.由于碘酸钾的热稳定性较差,在较高温度下K1O3易分解,烹饪时含KIO3的食盐常在出锅前加入,
故答案是:在较高温度下K1O3易分解;
②.氧化时发生反应:5H2O2+I2=2HIO3+4H2O,
设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x kg,则:
2KIO3~~~~~5H2O2
2×214        170
1284kg        xkg×30%
所以2×214:170=1284kg:xkg×30%
解得x=1700
故答案为:1700;
③.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碘离子失去电子变成碘酸根离子,阳极电极反应式为:I-+6OH-+6e-═IO3-+3H2O,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水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同时有碱生成,阴极有气泡生成,电解结束后阴极区的pH增大,
故答案是:I-+3H2O═IO3-+3H2↑;有气泡产生;增大.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涉及物质分离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原理应用,注意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FeSO4•7H2O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如图1是FeSO4•7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碳酸钠溶液能除去酯类油污,是因为CO32-+H2O?H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Ⅰ需要加热数分钟,其原因是升温,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使反应充分进行
(2)废铁屑中含氧化铁,无需在制备前除去,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回答)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
如图2是测定某补血剂(FeSO4•7H2O)中铁元素含量的流程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3)步骤Ⅲ需要100mL1mol/L的稀硫酸,用98%,ρ=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需量取浓硫酸体积为5.4mL,所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及100mL容量瓶.写出步骤Ⅳ的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
(4)步骤Ⅴ一系列操作依次是:①过滤②灼烧(加热)③灼烧④冷却⑤称量⑥恒重.操作⑥的目的是确保氢氧化铁完全分解成了氧化铁.
(5)假设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0.07a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成分是镁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含少量铁、铝、钙的盐).实验室以盐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①室温下Ksp[Mg(OH)2]=6.0×10-12.②在溶液中,Fe2+、Fe3+、Al3+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依次为7.1~9.6、2.0~3.7、3.1~4.7.③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以及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若室温下的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pH≥8才可能产生Mg(OH)2沉淀.
(3)由滤液Ⅰ到滤液Ⅱ需先加入NaClO调溶液pH约为5,再趁热过滤,则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滤渣的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4)从滤液Ⅱ中获得Mg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Ⅱ中加入NaOH溶液;②过滤,得沉淀;③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MgSO4•7H2O的质量为24.6g,则该盐泥中镁[以Mg(OH)2计]的百分含量约为20.0%(Mg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化学小组进行Na2SO3的性质实验探究.
(1)在白色点滴板的a、b、c三个凹槽中滴有Na2SO3溶液,再分别滴加图所示的试剂:
实验现象如下表:
编号实验现象
a溴水褪色
b产生淡黄色沉淀
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①a中实验现象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性.
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32-+2S2-+6H+=3S↓+3H2O.
③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c中现象(用化学用语及简单文字表述)在Na2SO3溶液中,SO32-水解显碱性:SO32-+H2O?HSO3-+OH-,所以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在该溶液中加入BaCl2后,Ba2++SO32-═BaSO3↓(白色),由于c(SO32-)减小,SO32-水解平衡左移,c(OH-)减小,红色褪去
(2)在用NaOH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往往得到Na2SO3和NaHSO3的混合溶液,溶液pH随n(SO${\;}_{3}^{2-}$):n(HSO${\;}_{3}^{-}$)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_{3}^{2-}$ ):n(HSO${\;}_{3}^{-}$)91:91:19:91
pH8.27.26.2
①当吸收液中n(SO32-):n(HSO3-)=10:1 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填字母).
A.c(Na+)+c(H+)=2c(SO32-)+c(HSO3-)+c(OH-
B.c(Na+)>c(HSO3-)>c(SO32-)>c(OH-)>c(H+
C.c(Na+)>c(SO32-)>c(HSO3-)>c(OH-)>c(H+
②若n(SO32-):n(HSO3-)=3:2,则0.8mol NaOH溶液吸收了标准状况下的SO211.2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有机物A(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i) 在25℃时,电离平衡常数K1=3.9×10-4,K2=5.5×10-6
(ii) A+RCOOH(或ROH)$→_{△}^{浓硫酸}$有香味的产物
(iii)1mol$\stackrel{足量的钠}{→}$慢慢产生1.5 mol气体
(iv) 核磁共振氢谱表明A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与A相关的反应框图如下:

(1)根据化合物A的性质,对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bc.
(a)肯定有碳碳双键  (b)有两个羧基  (c)肯定有羟基  (d)有-COOR官能团
(2)写出A、F的结构简式:A:HOOCCH(OH)CH2COOH、F:HOOC-C≡C-COOH.
(3)写出A→B、B→E的反应类型:A→B消去反应、B→E加成反应.
(4)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条件:E→F第①步反应NaOH/醇溶液(或KOH/醇溶液)、加热.
(5)在催化剂作用下,B与乙二醇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制造玻璃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OOC-CH═CH-COOH+nHOCH2CH2OH$→_{△}^{催化剂}$+(2n-1)H2O.
(6)写出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研究物质的合成或制备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某实验小组探究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镁的方法,设计了图1装置
①分液漏斗中的A物质是浓硫酸(填试剂名称).
②利用中学常见的仪器,空白方框内补充完整实验装置
可选择的试剂有:A.稀NaOH溶液  B.无水氯化钙  C.稀硫酸  D.浓硫酸
③假设实验过程中 MgCl2•6H2O 未水解,不用任何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MgCl2•6H2O 是否完全转化为MgCl2.写出实验方法称量所得产物质量,若质量为$\frac{95m}{203}$g,说明MgCl2?6H2O完全转化为MgCl2,否则未完全
(2)实验室制备并收集纯净乙烯
①有的同学通过乙醇制备乙烯,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该实验除乙醇外,所需的试剂或用品(不包括仪器)有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沸石.
②有的同学探究其它制备乙烯的方法,他设计了图2装置制备乙烯.实验结果是量筒内壁附着较多无色油状液体,且得到很少量的气体.
请分析气体产率很低的原因主要是加热温度过高,溴乙烷大量挥发,也可能是溴乙烷发生副反应等.
为增大气体产率,在右图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改进措施:增加冷凝回流装置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0.1mol/L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c(H2S)
B.0.1mol/LNaHCO3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O32-)>c(HCO3- )>c(OH-)>c(H+
C.pH相同的①CH3 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D.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frac{c(O{H}^{-})}{c(N{H}_{3}•{H}_{2}O)}$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现拟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图所示的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图中圆括号内为加入的适当试剂,中括号内为采取的适当分离方法,方框内字母代表分离得到的有关物质的名称.

请填写:
(1)试剂:a.饱和的Na2CO3溶液,b.稀H2SO4
(2)操作: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3)分离所得物质的名称:
A乙酸乙酯,B乙醇、乙酸钠及过量的碳酸钠溶液,C乙酸钠溶液和Na2CO3溶液,D乙酸和硫酸钠溶液(及H2SO4),E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拆开1molH2、1molO2和液态水中1molO-H键使之成为气态原子所需的能量分别为436kJ、496kJ和462kJ;CH3OH(g)的燃烧热为627kJ•mol-1则CO2(g)+3H2(g)═CH3OH(g)+H2O(l)△H=-93kJ•mol-1
(2)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2(g)+6H2(g)═CH3OCH3(g)+3H2O(l)
①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C{H}_{3})}{{c}^{2}(C{O}_{2})×{c}^{2}({H}_{2})}$;
②已知在某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该反应的△H<0(填“>”或“<”),若温度不变,减小反应投料比[$\frac{n({H}_{2})}{n(C{O}_{2})}$],则K将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某温度下,向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g)与H2(g)发生上述反应,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BC;
A.二氧化碳的浓度         B.容器中的压强
C.气体的密度            D.CH3OCH3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