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X、Y、Z、Q、R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2n;Y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Y、Z位于同一主族;Q基态原子核外的M能层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和三个空轨道;R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Cr2O7
(2)XY2分子的立体构型是V形,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
(3)Q与氮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晶胞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iN.该晶体中与氮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氮原子有12个.
(4)化合物QZ4熔点为37℃,沸点为136℃,熔融态不导电,可知QZ4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QZ4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x+2)H2O=TiO2•xH2O↓+4HCl.

分析 X、Y、Z、Q、R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2n,由于n=2,故X为S元素;R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则R为Cr元素;Q基态原子核外的M能层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和三个空轨道,故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故Q为Ti;Y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Y为F元素;Y、Z位于同一主族,Z的原子序数小于Cr,故Z为Cl.
(1)R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最高正化合价为+6;
(2)SF2分子中S原子孤电子对=$\frac{6-1×2}{2}$=2,价层电子对数=2+2=4,杂化轨道数目为4;
(3)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N、Ti原子数目,进而确定化学式;以顶点N原子研究,与之距离最近的N原子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心为2个晶胞共用;
(4)化合物QZ4熔点为37℃,沸点为136℃,熔沸点低,熔融态不导电,可知QZ4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TiCl4与热水反应TiO2•xH2O与HCl.

解答 解:X、Y、Z、Q、R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2n,由于n=2,故X为S元素;R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则R为Cr元素;Q基态原子核外的M能层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和三个空轨道,故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故Q为Ti;Y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Y为F元素;Y、Z位于同一主族,Z的原子序数小于Cr,故Z为Cl.
(1)R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Cr2O7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H2Cr2O7
(2)SF2分子中S原子孤电子对=$\frac{6-1×2}{2}$=2,价层电子对数=2+2=4,为V形结构,杂化轨道数目为4,S原子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V形;sp3
(3)晶胞中N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Ti原子数目=1+12×$\frac{1}{4}$=4,故化学式为NiN;以顶点N原子研究,与之距离最近的N原子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心为2个晶胞共用,即晶体中与氮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氮原子有$\frac{8×3}{2}$=12 个,
故答案为:NiN;12;
(4)化合物QZ4熔点为37℃,沸点为136℃,熔沸点低,熔融态不导电,可知QZ4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TiCl4与热水反应TiO2•xH2O与HCl,反应方程式为:TiCl4+(x+2)H2O=TiO2•xH2O↓+4HCl,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TiCl4+(x+2)H2O=TiO2•xH2O↓+4HCl.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空间构型与杂化方式、晶胞计算、晶体类型与性质等,掌握均摊法进行晶胞有关计算,(4)中方程式的书写为易错点、难点,中学不涉及Ti元素化合物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属于烃类,安全、环保、可再生
B.油脂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C.PM2.5是指空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含量之和
D.登高山时防晒是为了防止强紫外线引起皮肤蛋白质被灼伤变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氯化硫(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常温下为浅黄色油状液体,遇与水即分解:2S2Cl2+2H2O→4HCl+SO2↑+3S↓.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2Cl2做氧化剂,H2O做还原剂
B.每生成l mol SO2转移4 mol电子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3
D.每生成48g硫会断裂2mol氢氧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居民传统膳食以糖类为主,淀粉、脂肪都是糖类物质
B.人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C.长期烧水的水壶内壁容易形成一层水垢,可以用食醋除去
D.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FeCl3 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 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 溶液腐蚀钢铁设备,钢铁除了与H+作用外,另一主要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Fe3++Fe=3Fe2+
(2)为节约成本,工业上用NaClO3 氧化酸性FeCl2 废液得到FeCl3,其离子方程式为ClO3-+6Fe2++6H+=Cl-+6Fe3++3H2O.
若酸性FeCl2 废液中c(Fe2+)=2.0×10-2mol•L-1,c(Fe3+)=1.0×10-3mol•L-1
c(Cl-)=5.3×10-2mol•L-1,则该溶液的pH约为2.
(3)通过控制条件,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xFe3++yH2O?Fex(OH)y(3x-y)++yH+
欲使氯化铁溶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可采用的方法是d(填字母代号).
a.降温        b.加水稀释          c.加入NH4Cl         d.加入NaHCO3
请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加碳酸氢钠,H++HCO3-═CO2+H2O使H+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聚合氯化铁.
(4)84消毒液不能用于消毒钢铁(含Fe、C)制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可使钢铁制品表面生成红褐色沉淀.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可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若所得溶液pH>12,则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c(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
b.84消毒液中加醋酸可增强其漂白效果
c.84消毒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Na+)=c(ClO-)+c(Cl-
d.84消毒液浸泡衣物,置于空气中漂白效果会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NH4+、Mg2+、Cu2+、SO42-、SO32-、Cl-、Br-、CO32-中的若干种,离子浓度都为0.1mol•L-1.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某同学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步骤中Ba(NO32和HNO3溶液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
B.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C.肯定存在的离子是SO32-、Br-,是否存在Na+、K+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D.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Cu2+、SO42-、CO32-,是否含NH4+另需实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CH(CH2CH32的系统命名为3-甲基戊烷,与CH3CH2CH(CH3)CH2CH3互为同系物
B.乙烯、氯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C.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四种链状二肽
D.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混合物,当总质量一定时,随$\frac{n({C}_{7}{H}_{8})}{n({C}_{3}{H}_{8}{O}_{3})}$比值增大,耗氧量和生成水的量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化工集团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将钛、氯碱和甲醇的制备组成产业链.其主要工艺如下:

(1)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 2OH-+H2↑+Cl2↑.
(2)写出钛铁矿在高温下与焦炭经氯化得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2FeTiO3+6C+7Cl2$\frac{\underline{\;高温\;}}{\;}$2FeCl3+2TiCl4+6CO,生成1molTiCl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mol.
(3)利用四氯化钛制备TiO2•xH2O,需加入大量的水并加热的目的是发生反应TiCl4+(2+x)H2O?TiO2•xH2O+4HCl
加入大量水并加热,HCl挥发,温度升高,都能促使水解正向进行.
(4)已知:①Mg(s)+Cl2(g)=MgCl2(s);△H=-641kJ•mol-1
②Ti(s)+2Cl2(g)=TiCl4(s);△H=-770kJ•mol-1
则2Mg(s)+TiCl4(g)=2MgCl2(s)+Ti(s);△H=-512 kJ•mol-1
反应2Mg+TiCl4$\frac{\underline{\;800℃\;}}{\;}$2MgCl2+Ti在Ar的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Mg和Ti都有强还原性,防止高温下Mg(Ti)与空气中的O2(或CO2、N2)反应,在Ar气氛中可以防止被氧化.
(5)假设联合生产中各原料利用率为100%,则制得6mol甲醇,需再补充标准状况下的H2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探究小组用测量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限选试剂:1.00mol•L-1HNO、2.00mol•L-1HNO3、细颗粒大理石、粗颗粒大理石\35℃水浴.
(1)依据题给条件.你认为他们能完成哪些因素对速率形响的探究?HNO3浓度、温度、大理石的表面积.
(2)请根据(I)中选择的探究内容.填写以下实验设计表.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编号T/℃大理石规格HNO3浓度/mol•L-1
常温2.00
1.00
2.00
2.00
(3)整个实验中应控制的不变量是硝酸溶液体积和CaCO3质量.
(4)该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①除电于天平、干燥管、锥形瓶、药匙、胶塞等仪器外.必需的实验仪器还有量筒、秒表.干燥管中放置的试剂可以是bc(填序号).
a.碱石灰    b.无水CaCl2 c.P2O5固体      d.浓硫酸
③若撤除干燥管装置,所测速率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