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0.5molH2(g)完全燃烧所提供的能量是
 
_kJ;
(2)画出CO(g)燃烧的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图如图1(必须标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及反应热).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和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
nA
tA
mol?L-1?min-1
B.该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且T1时比T2时的大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H2O)?C(CH3OH)
C(CO2)?C(H2)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的温度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
nH2
nCH3OH
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1mol CO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电池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分析:(1)依据题干给出的氢气的燃烧热计算;
(2)CO燃烧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与生成物总能量,结合题干给出CO燃烧热数值解答;
(3)根据图象中甲醇的变化来计算反应速率,并利用图象中时间与速率的关系来分析T1、T2,再利用影响平衡的因素来分析解答;
(4)根据化学平衡的三段法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来解答;
(5)甲醇酸性燃料电池中,其产生的电能与燃烧放出的燃料的比即为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
解答: 解:(1)有题干可知氢气的燃烧热△H=-285.8kJ?mol-1,可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285.8KJ,
则0.5mol氢气完全燃烧所提供的能量是142.9KJ;
故答案为:142.9;
(2)CO燃烧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与生成物总能量,根据题干可知CO(g)燃烧热△H=-283.0kJ?mol-1,所以反应热为:△H=-283.0kJ?mol-1
故答案为:
(3)根据题给图象分析可知,T2先达到平衡则T2>T1,由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可知T2的反应速率大于T1,又温度高时平衡状态CH3OH的物质的量少,则说明可逆反应CO2+3H2?CH3OH+H2O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大;
A.v(CH3OH)=
nA
2L
tA
=
nA
2tA
 mol/L?min,故A错误;
B.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减小,故B错误;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C(CH3OH)C(H2O)
C(CO2)C3(H2)
,故C错误;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氢气物质的量增大、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故
n(H2)
n(CH3OH)
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4)3)由化学平衡的三段模式法计算可知,
CO2 (g)+3H2(g)=CH3OH(g)+H2O(g)
起始 1    3        0          0
变化 a    3a       a           a
平衡 1-a  3-3a     a            a
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1-a+3-3a+a+a):(1+3)=(2-a):2,
故答案为:(2-a):2.
(5)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702.1kJ÷726.5kJ×100%=96.6%,故答案为:96.6%.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限度和速率,为高考热门考点,题目难度中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燃烧热的概念、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是解题关键,注意(3)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mL pH=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4.关于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体积10V≥V
B、水电离出的OH-浓度:10c(OH-≤c(OH-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
D、若分别与5 mL pH=11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和如图所示的电解槽,用氯碱工业中的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可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溶液和H2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口出来的是H2SO4溶液
B、阳极反应式为2H++2e-═H2
C、a是阳离子交换膜,允许H+通过
D、Na2SO4溶液从E口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14.2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1)若从中取出5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若将这5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晶体,试写出:
(1)甲晶体的化学式(X为阳离子)为
 

(2)乙晶体中A、B、C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
 

(3)丙晶体中每个D周围结合E的个数是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有A、B、C、D、E、F六种装置,如图所示.(胶塞、导管可自由选用)
(1)写出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时应选择
 
 
装置相连接;实验室制取氢气并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选择
 
 
装置.(用A、B、C、D、E、F字母填空,下同)
(3)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气体的实验,应选择
 
 
装置相连接,检验生成气体时使用的试剂名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Y、Z、W四种物质均由周期表前18号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 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化学式是
 
D的名称
 

(2)向X的溶液中加入固体A均有Z生成,则A可为
 
 
 
 

(3)写出(2)中A少量且有O2生成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①0.2mol/L NaOH溶液②0.2mol/L HX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溶液中c(Na+)>c(X-).则:
(1)①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②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
(2)上述混合液中共存在
 
种粒子,且c(HX)
 
c(X-)(填“>”、“<”或“=”,下同),c(HX)+c(X-
 
0.1mol/L(忽略体积变化)
(3)上述混合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图中X、Y、Z、W是地壳含量前四位(不按顺序)的元素组成的单质,其它为化合物,A有磁性.它们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Y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M的化学式是
 

(2)胶体的应用非常广泛,早在150年前的1862年,英国科学家格雷阿姆就提出了“胶体“的概念,R胶体中分散质直径大小范围为:
 
,可利用
 
区分胶体和溶液
(3)已知A与2.7g W反应转化为X时(所有物质均为固体),放出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写出A和足量D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
 

(5)简述检验G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结论)
 

(6)常温下,向0.04mol/L的G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调节pH,(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当pH=
 
时开始有沉淀生成(已知25℃时,Ksp[Fe(OH)3]=4.0×10-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