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有一磷酸盐溶液,可能由Na3PO4、Na2HPO4或NaH2PO4或其中二者的混合物组成,今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V1mL,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V2mL,当V2>V1,V1>0时,溶液的组成为(  )
A.Na2HPO4+NaH2PO4B.Na3PO4C.NaH2PO4D.Na3PO4+NaH2PO4
E.Na3PO4+Na2HPO4         

分析 Na3PO4与NaH2PO4不能大量共存,先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NaH2PO4溶液呈酸性,Na3PO4、Na2HPO4溶液呈碱性,则原溶液不可能指含有NaH2PO4或只含有Na2HPO4,一定含有Na3PO4,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滴定终点为酸性,若只有Na3PO4,第一次发生反应:Na3PO4+HCl=Na2HPO4+NaCl,第二次发生反应:Na2HPO4+HCl=NaH2PO4+NaCl,前后消耗盐酸体积相等,而实际实验中消耗盐酸体积V2>V1,故应还含有Na2HPO4

解答 解:Na3PO4与NaH2PO4不能大量共存,先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NaH2PO4溶液呈酸性,Na3PO4、Na2HPO4溶液呈碱性,则原溶液不可能指含有NaH2PO4或只含有Na2HPO4,一定含有Na3PO4,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滴定终点为酸性,若只有Na3PO4,第一次发生反应:Na3PO4+HCl=Na2HPO4+NaCl,第二次发生反应:Na2HPO4+HCl=NaH2PO4+NaCl,前后消耗盐酸体积相等,而实际实验中消耗盐酸体积V2>V1,故应还含有Na2HPO4
故选:E.

点评 本题考查中和滴定应用,关键是明确各物质溶液酸碱性、指示剂变色范围,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可以用于鉴别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的方法是(  )
A.分别加入碘水,观察颜色反应B.分别加热,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C.加入淀粉酶观察是否水解D.分别加入KI溶液,观察颜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溴水、碘水;②溴水、溴化钾溶液;③碘水、碘化钾溶液;④氯水、氯化钾溶液
(1)能用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的是②③④
(2)能用淀粉溶液鉴别的是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下列事实中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①食品在夏天容易变质,冬天则不会出现该现象温度
②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会很快产生气体催化剂
③工业上常将固体燃料粉碎以提高燃烧效率接触面积
④同浓度等体积的硫酸与盐酸,和同样大小质量相等的锌粒反应,产生气体有快有慢氢离子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H2SO4的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将质量为6.9g的钠、7.2g的镁、8.1g的铝分别放入含3.65gHCl的盐酸溶液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B.6:3:2C.3:1:1D.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N2(g)和H2(g)反应生成2molNH3(g),放出92.4kJ热量.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5molN2和1.5molH2,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kJ.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Q2>Q1=92.4kJB.2Q2=Q1=92.4kJC.2Q2<Q1<92.4kJD.2Q2=Q1<92.4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热化学方程式C(s)+H2O(g)$\frac{\underline{\;\;△\;\;}}{\;}$CO(g)+H2(g);△H=+131.3kJ/mol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在298K时,1mol碳(s)和1mol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图:
(1)此流程的第II步反应为:CO(g)+H2O(g)?H2(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frac{c({H}_{2})×c(C{O}_{2})}{c(CO)×c({H}_{2}O)}$;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400500830
平衡常数K1091
从上表可以推断:此反应是放(填“吸”或“放”)热反应.在830℃下,若开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1CO和2mo1H2O,则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66.7%.
(2)在500℃,以下表的物质的量(按照CO、H2O、H2、CO2的顺序)投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第II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D.
实验编号反应物投入量平衡时H2浓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反应物转化率
A1、1、0、0c1Q1α1
B0、0、2、2c2Q2α2
C2、2、0、0c3Q3α3
A.2c1=c2=c3B.2Q1=Q2=Q3C.α123D.α12=1
(3)在一个绝热等容容器中,不能判断此流程的第II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②③.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⑥v(CO2=v(H2O)
(4)下图表示此流程的第II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增加水蒸汽的量(写出两种).若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先的两倍,在图中t4和t5区间内画出CO、CO2浓度变化曲线,并标明物质(假设各物质状态均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