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的化学实验所选用的装置或进行的操作,其中没有明显错误的是(     )

测定中和热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CO2

蒸馏石油

配制溶液中转移溶液

A

B

C

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海南)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
  △  
.
 
2MgO;②3Mg+N2
  △  
.
 
Mg3N2;③2Mg+CO2
  △  
.
 
2MgO+C
④Mg+H2
  △  
.
 
MgO+H2↑  ⑤Mg3N2+6H2
  △  
.
 
3Mg(OH)2+2NH3
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
B 目的是除气流中的水蒸汽,避免反应④发生;D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F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避免反应①发生
B 目的是除气流中的水蒸汽,避免反应④发生;D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F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避免反应①发生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j→h→g→d→c→k→l(或l→k)→a→b (或b→a)
j→h→g→d→c→k→l(或l→k)→a→b (或b→a)

(3)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
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
,原因是
因为A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
因为A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工业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
  △  
.
 
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c
c
(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d.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大于碳酸钠
(2)某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其作用是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完的NH3
吸收未反应完的NH3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
过滤
过滤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漏斗、烧杯
玻璃棒、漏斗、烧杯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
氨气
氨气
气体,说明原因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能形成较大浓度的溶液,有利于二氧化碳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铵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能形成较大浓度的溶液,有利于二氧化碳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铵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率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率

(3)碳酸氢钠受热所得固体12.28g与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质量为12.00g,则所得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86.3%
86.3%

(4)请你再设计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揭阳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FeCl3样品(含少量FeCl2杂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称量a 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盐酸和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然后准确配制成250mL溶液;
③准确量取25.00mL步骤②中配得的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水,加热使反应完全;
④趁热迅速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搅拌,使沉淀完全;
⑤过滤,洗涤沉淀;
⑥将沉淀转移到坩埚内,加热、搅拌,直到固体全部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
请根据上面叙述,回答:
(1)下图所示仪器中,本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是E和
CFG
CFG
(填字母).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2++Cl2=2Fe3++2Cl
2Fe2++Cl2=2Fe3++2Cl

(3)洗涤是洗去附着在沉淀上的
NH4+、Cl-、OH-
NH4+、Cl-、OH-
(写离子符号),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滤渣,水自然流完后,重复操作2~3次
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滤渣,水自然流完后,重复操作2~3次

(4)第⑥步的操作中,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m1g;再次加热并冷却室温称量其质量为m2g,且m1-m2=0.3,接下来的操作应当是
继续加热,放置干燥器中冷却,称量,至最后两次称得的质量差不超0.1g
继续加热,放置干燥器中冷却,称量,至最后两次称得的质量差不超0.1g

(5)若坩埚质量是W1,坩埚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W2-W1)g×
112
160
×
250
25
a g
×100%
(W2-W1)g×
112
160
×
250
25
a g
×100%
.(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6)该兴趣小组中甲学生认为:实验步骤③中不加入氯水,其余步骤不变,仍可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甲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
正确
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请说明理由:
FeCl3、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Fe(OH)3和Fe(OH)2沉淀,在操作过程中Fe(OH)2会被空气进一步氧化生成Fe(OH)3,最后所得生成物只有Fe2O3,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FeCl3、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Fe(OH)3和Fe(OH)2沉淀,在操作过程中Fe(OH)2会被空气进一步氧化生成Fe(OH)3,最后所得生成物只有Fe2O3,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随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髙,小汽车已进人普通老百姓家庭,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但大量的尾气排放也给环境带来极大危害.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为CO2及CO、NOx( NO和NO2)的混合物.其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换器”,利用催化剂使CO和NOx发生反应大部分转化为CO2和N2.某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汽车尾气处理中CO和NOx的反应并测量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组成.
精英家教网
(已知:HCOOH
H2SO4
CO↑+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A装a的气密性的操作为
 

(2)检査完气密性后,B装酋烧瓶中加入药品的操作为
 

(3)仪器的连接顺序为精英家教网收集气体(填写装置编号)
(4)E装置的作用是
 

(5)若B装置中生成的NOx为NO,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进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若通入的NOx为NO.C装置增重8.8g,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4.48L(其相对分子质进为28.4).则原反应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5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Ⅰ.(8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氯化铵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mL1mol/L的NH4Cl溶液。该同学应用托盘天平称量NH4Cl固体的质量为     g。
有以下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等玻璃仪器。
①还缺少的仪器有               ;
②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2)该同学又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了有关氨气的性质实验。

①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B中盛放的是碱石灰其作用是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在氨水中滴加酚酞现象是           ;
④检验氨气的方法是                           。
Ⅱ.(6分)在稀硝酸中放入足量的铜片: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若将12.8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L(标 
准状况下)。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