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室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 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
B.b点:c(NH4+)+c(NH3•H2O)>c(Cl-
C.b点时加入的盐酸体积小于20.00mL,而c点时加入的盐酸体积大于20.00mL
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分析 A.根据酸碱滴定过程的图中a点的pH值来分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B.b点时pH>7,盐酸和氨水反应,氨水过量,反应后溶质为氯化铵和氨水;
C.b点时加入的盐酸体积小于20.00mL,c点时加入的盐酸体积小于20.00mL;
D.根据d点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分析.

解答 解:A.因a点7<pH<14,因此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1,故A错误;
B.盐酸和氨水反应,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l-)=c(NH4+),b点时pH>7,则氨水过量,c(NH4+)+c(NH3•H2O)>c(Cl-),因同一溶液,溶液体积相同,所以n(NH4+)+n(NH3•H2O)>n(Cl-),故B正确;
C.C点溶液呈中性,则c(H+)=c(OH-),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要使其水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微过量,所以消耗盐酸的体积V<20 mL,b点时pH>7,则氨水过量更多,b点时加入的盐酸体积小于20.00mL,故C错误;
D.d点时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再加盐酸温度降低只能是加入盐酸的温度低于溶液温度,这才是温度下降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以及酸碱中和滴定,明确滴定曲线中各点的pH是解答的关键,并学会利用物料守恒、电荷守恒来解答此类习题.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空.
(1)如图1是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①写出仪器名称B容量瓶C滴定管
②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有BC.
(2)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颜色变化为红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复原.
(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D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4)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2所示,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
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0.100 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溶液体积/mL
第一次25.000.0025.1125.11
第二次25.000.5630.5630.00
第三次25.000.2225.1124.89
依据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10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硫酸B.氢氧化钠C.硝酸钾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原溶液中含有Fe3+
B.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而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则原溶液中含有Fe2+
C.将淀粉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装入半透膜中,将半透膜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为检验半透膜是否破损,可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来验证
D.硫酸亚铁溶液中,常放入一些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同学为研究电化学原理,使用KCl盐桥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闭合K1断开K2,左侧烧杯中的FeCl2溶液浓度逐渐增大
B.闭合K2断开K1,左侧烧杯中的Fe2+向铁电极移动
C.闭合K1断开K2,电流从石墨电极经过K1流向铁电极
D.无论闭合K1断开K2,还是断开K1闭合K2,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都是Fe3++e-=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定条件下,PbO2 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 与Pb2+,则与2molCr3+反应所需 PbO2 的物质的量为(  )
A.3.0 molB.1.5molC.1.0molD.0.7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燃烧B.碘的升华C.铜的锈蚀D.铝的冶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实验室发生火灾,应立即打开门窗(或排风扇)通风透气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熄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及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硫能形成分子组成不同的多种单质,其中一种分子组成为S8,它与KOH溶液反应时可得到两种钾盐,其中一种为K2SO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S8+48OH-=24H2O+16S2-+8SO32-
(2)H2S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与O2反应时可转化为单质S或者SO2,标准状况下将2.24L H2S与2.24L O2混合于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并引燃,则生成S的物质的量是0.05mol,待温度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中气体密度是原来的$\frac{64}{33}$倍.
(3)向MnSO4溶液中加入无色的过二硫酸钾(K2S2O8)可发生反应:(&SrCU可发生反应:2Mn2++5S2O82-+8H2O═2MnO4-+10SO42-+16H+,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mol电子,则生成MnO4-的物质的量为1mol.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工业上制备Na2S2O5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的一种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Ⅱ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干搡时需要在还原性气体或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干燥,其原因是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Na2SO4
②写出反应釜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2SO2=Na2S2O5+2CO2+H2O.
③在0.01mol•L-1的Cu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03mol•L-1Na2S溶液,有黑色CuS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中c(Cu2+)=6.3×10-34.[已知:Ksp(CuS)=6.3×10-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