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若忽略固体溶解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则在该温度下,所配KCl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    )

A.2mol/L         B.3mol/L        C.4mol/L       D.5mol/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丰台区一模)(1)A为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含少量Ca2+、Mg2+)的装置.
①电解一段时间后,B中出现浑浊现象,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Cl2+S2-=2Cl-+S↓
Cl2+S2-=2Cl-+S↓

此时电极a附近的现象为
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出现浑浊
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出现浑浊
,因此工业上电解所用的食盐水需精制.
②随反应的进行,C中溶液红色褪去,主要原因有两种可能.请按要求填写表格.
假设 主要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1:
假设2:可能是H+与OH-中和,导致溶液褪色
(2)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气体X,可应用于提取溴单质.现有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①气体X的化学式为
Cl2
Cl2
,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Br2+2H2O=2HBr+H2SO4
SO2+Br2+2H2O=2HBr+H2SO4

②在母液苦卤中含有较多的NaCl、KCl、MgCl2、MgSO4等物质.用沉淀法测定苦卤中镁元素的含量(g/L),实验过程中应测定的数据有
苦卤样品的体积、Mg(OH)2沉淀的质量
苦卤样品的体积、Mg(OH)2沉淀的质量

③电解200kg 质量分数为25%的饱和食盐水,当浓度下降到20%时,收集到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97.7mol
97.7mol
(溶于溶液中的氯气忽略不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不溶性物质与KCl固体混合后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有以下实验数据:

温度(℃)

20

40

60

剩余固体物质(g)

38

20

10

已知KCl的溶解度(g)

20℃

30℃

40℃

50℃

60℃

70℃

34.0

37.0

40.0

42.6

45.5

48.6

所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该固体混合物中KCl的含量是多少g?

使60℃时所得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应加入多少g 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常温下,0.05mol/L硫酸溶液中,c(H+)=        mol/L,pH值为      ,水电离的c(H+)=        mol/L

(2)已知下列物质在20 ℃下的Ksp如下:

化学式

AgCl

AgBr

AgI

颜  色

白色

浅黄色

黄色

Ksp

2.0×10-10

5.4×10-13

8.3×10-17

①20℃时,上述三种银盐的饱和溶液中,Ag+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②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Br-)/c(Cl-)=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氨水、②氯化铵、③碳酸氢铵、④硫酸氢铵、⑤硫酸铵5种溶液中,c(NH)的大小顺序是                 (填序号)。

(4)浓度均为0.1mol/L的8种溶液  ① HNO3    ② H2SO③ CH3COOH 

 ④ Ba(OH)2   ⑤ NaOH  ⑥ CH3COONa  ⑦ KCl  ⑧ NH4Cl,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写编号)                

(5)将AlCl3溶于水后,经加热蒸发、蒸干,灼烧,最后所得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时,饱和KCl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大于2.0 mol·L-1

B.20℃时,将29.8 gKCl溶于87.6 g水中可得饱和溶液

C.20℃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工业上制取
硝酸钾就是利用了该原理。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A)40℃时,将35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 出氯化钠晶体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31.6%
 (C)60℃时,200克水中溶解80克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克硫酸铜晶体
  (D)30℃时,将35克硝酸钾和35克食盐同时溶于100克水中, 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

2.从右图曲线中可以分析得到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3.请填写空白。

步骤

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等

 

 

溶解

取20克NaNO3和17克KCl溶解在35ml水中,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

NaNO3和KCl溶于水后产生四种离子,这四种离子可能组成四种物质                      。这四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特点                            

蒸发

继续加热搅拌,使溶液蒸发浓缩。

            晶体析出。

 

当溶液体积减少到约原来的一半时,迅速趁热过滤

滤液中的最主要成分为        

冷却

将滤液冷却至室温。

       晶体析出。尚有少量的   析出。

 

按有关要求进行操作

得到初产品硝酸钾晶体(称量为m1

 

 

将得到的初产品硝酸钾晶体溶于适量的水中,加热、搅拌,待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称量为m2

 

检验

分别取⑤、⑥得到的产品,配置成溶液后分别加入1d1mol/l的HNO3和2d0.1mol/l的AgNO3

可观察到⑤、⑥产品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1)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Cl-的目的是                                          。结合⑤、⑥步实验得到的产品质量,计算初产品的纯度为         。(不考虑损失)

(2)步骤③过滤使用了保温漏斗,用图所示装置,其主要作用是          


(3)步骤③过滤装置如图1―8所示,采用这种装置过滤的主要目的是                                  

这种装置工作的主要原理是                                         

 (4)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上述实验步骤中一般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