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  )
A.看外观B.加热
C.分析粒子直径大于10-7cmD.发生丁达尔现象

分析 根据胶体、溶液的性质判断,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备该性质.

解答 解:A、有些溶液和胶体都是均匀的、透明的,无法区别,故A错误;
B、加热胶体能发生聚沉,溶液没有变化,能区分,但不是最简单的方法,故B错误;
C、微粒直径大小需要借助仪器测定,不是最简单的方法,故C错误;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光亮光路,为丁达尔现象,所以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胶体的特性以及溶液和胶体的鉴别知识,是对课本知识的考查,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所制得的100 mL溶液中含Na+数为0.1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
(1)取一支酸式滴定管,
(2)用蒸馏水洗净,
(3)加入待测盐酸溶液,
(4)记录液面刻度的读数,
(5)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待测盐酸溶液,
(6)置于用待测液洗涤过的锥形瓶中,
(7)加入2滴酚酞试剂 
(8)置于装好标准NaOH溶液的滴定管下,
(9)开始滴定,先慢后快,边滴边摇荡,
(10)边注视滴定管液面变化,
(11)小心滴到溶液颜色无色到粉红色时(填颜色变化),即停止滴定.
(12)记录液面读数,
(13)重复滴定,根据两次读数得出NaOH的体积为21mL.
上述学生操作错误的有(3)(6)(9)(10)(11)(13) (填序号)
下列操作会导致误差的是: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偏高;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偏高;
(3)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使滴定结果偏高;
(4)滴定前仰视,滴定终了平视,使滴定结果偏低;
(5)用含Na2O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列是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中的部分元素
族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LiCNOFNe
NaMgSCl
KCaBr
(1)表中所标出的元素当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最不活泼的元素是Ne;
(2)K和Mg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碱,则这两种碱的碱性强弱为:KOH大于Mg(OH)2(大于/小于);
(3)Si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ⅣA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iO2,由共价键(离子键/共价键)组成;
(4)已知①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②Cl2和H2混合,在光照下就可以发生爆炸,生成HCl.据此推断,活泼性比较:O2小于Cl2(大于/小于);另由③Cl2+2NaBr=Br2+2NaCl,可推断氧化性比较:Cl2大于Br2 (大于/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乙烯的结构式:H2C=CHClB.S2-的结构示意图:
C.熟石膏的化学式:2CaSO4•H2OD.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按要求填空:
(1)将质量比为7:15的N2和NO混合,则混合气体中N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22克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 L.
(2)在氯化镁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若Mg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4:3时,则Mg2+与SO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8:5
(3)将8g铁片放入100mL硫酸铜溶液中,溶液中的Cu2+全部被还原时,“铁片”变为8.4g,则原c(CuSO4)为0.5mol/L.
(4)使4.48L CO2气体迅速通过Na2O2固体后得到3.36L(标准状况下)气体,这3.36L气体的质量是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
A.干冰气化B.O2转变成O3C.加热NH4HCO3D.加热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元素的原子既可以通过离子键,又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二元化合物的是(  )
A.KB.CaC.FD.N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1mol H2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 0001 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若反应在830℃下达到平衡,则CO2气体的转化率为33.3%.
(3)若绝热时(容器内外没有热量交换),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使容器内CO2的浓度增大,则容器内气体温度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能确定”).
(4)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D(填字母序号).
A.H2的浓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的H2O      
D.υ(正、CO)=υ(逆、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