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为测定放置已久的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计算.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保证NaHCO3全部分解.
(2)方案二:按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A中,将稀H2SO4装入分液漏斗中.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C被吸收.
②实验中除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分别称量C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填装置的字母代号).
③根据此实验得到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装置A、B中容器内含有二氧化碳,不能被C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有较大误差.
(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①实验中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将小烧杯内反应后的物质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4溶液,若溶液变浑浊则沉淀已完全.
②如加入试剂改为过量的氢氧化钡,已知称得样品9.5g,干燥的沉淀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5.8%.(小数点后保留1位)

分析 (1)该方案原理为在加热的条件下Na2CO3能够稳定存在,而NaHCO3较易发生如下的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从而可根据其反应产生的CO2和水蒸汽H2O的量或残留的固体的量推算出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该方案根据加热后残渣的质量来求解,自然要加热至恒重,以保证NaHCO3全部分解.
(2)该方案原理为一定量混合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分别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2SO4=Na2SO4+CO2↑+H2O,
2 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根据所产生的CO2的质量,可以分别求得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从而得出纯碱的质量分数.该方案关键是要获得产生的CO2的质量,自然在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将装置中的CO2全部被碱石灰所吸收,要称量碱石灰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
①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影响实验结果.D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C.
②实验根据C装置前后质量变化判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③装置中容器内含有二氧化碳,不能被C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有较大误差.
(3)该方案原理为在样品中加入BaCl2溶液,其中Na2CO3可与BaCl2发生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而NaHCO3与BaCl2则不反应.从而根擗产生的沉淀量,得出纯碱的质量分数,方案关键是测定BaCO3沉淀的质量,自然要保证沉淀完全,要正确过滤好.
①试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BaCl2溶液少许,如无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沉淀完全.
②在一定量样品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此时分别发生如下反应Na2CO3+Ba(OH)2=BaCO3↓+2NaOH,NaHCO3+Ba(OH)2=BaCO3↓+NaOH+H2O,均产生BaCO3沉淀,根据样品的总量和生成BaCO3沉淀的量,就可得出纯碱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该方案根据加热后残渣的质量来求解,要加热至恒重,以保证NaHCO3全部分解.
故答案为:保证NaHCO3全部分解;
(2)①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选择稀硫酸;D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C被吸收,减少误差.
故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防止进入C被吸收;
②根据所产生的CO2的质量及样品质量,分别求得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从而得出纯碱的质量分数,所以需称量C装置前后质量变化判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故答案为:C;
③装置A、B中容器内含有二氧化碳,不能被C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有较大误差.
故答案为:装置A、B中容器内含有二氧化碳,不能被C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有较大误差;
(3)①试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BaCl2溶液少许,如无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沉淀完全.
故答案为:将小烧杯内反应后的物质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4溶液,若溶液变浑浊则沉淀已完全;
②发生反应Na2CO3+Ba(OH)2=BaCO3↓+2NaOH,NaHCO3+Ba(OH)2=BaCO3↓+NaOH+H2O.
样品9.5g,干燥的沉淀碳酸钡质量为19.7g,物质的量为$\frac{19.7g}{197g/mol}$=0.1mol,令样品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mol、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ymol,
则106x+84y=9.5,
x+y=0.1,
解得x=0.05,y=0.05,
所以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mol×0.05mol=5.3g,
所以碳酸钠质量分数为$\frac{5.3g}{9.5g}$×100%=55.8%.
故答案为:55.8%.

点评 本题以实验探究“测定放置已久的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与装置理解评价、实验基本操作、化学计算等,难度中等,题目涉及到的小苏打和纯碱的化学知识是多方面的,构成了一道多角度的探究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7个周期,18个族
B.第IA族元素也称为碱金属元素
C.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第IIIB族
D.第七周期若排满,最多可排50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为进一步测定A 的化学式,现取3.1g A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将产物先后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2.7g和4.4g(假设每步反应完全).
(1)该有机物的实验式是CH3O;分子式是C2H6O2
(2)红外光谱显示有“C-C”键和“O-H”键的振动吸收,若核磁共振氢谱只有2个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H.
(3)该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OCH2CH2OH+2Na→NaOCH2CH2ONa+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加热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清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的是黄绿色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在该反应中浓盐酸表现了酸性、还原性.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Br2+2Cl-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止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X、Y、Z、R、M、N为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一所示,用化学用用语答问题:

(1)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ⅤA族;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比较R、N、M三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Na+<O2-<S2-
(3)化合物RYZ的电子式为,它能与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2CN-+5H2O2+2H+═N2↑+2CO2↑+6H2O.
(4)X和Y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一种4原子气体分子,它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已知常温下,1g 该物质完全燃烧放出akJ热量.写出表示该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2H2(g)+$\frac{5}{2}$O2(g)=2CO2(g)+H2O(l))△H=-26akJ/mol.
(5)上图二转化关系中的A、B、C、D四种化合物均由上述六种元素中的若干种构成,其中B为气体.
①若C的溶液呈酸性,则C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SO3-)>c(H+)>c(SO32-)>c(OH-);
②若C的溶液呈碱性,则C可能是NaHCO3或NaHS(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5;肼中的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
(2)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
①N2(g)+2O2(g)=N2O4(l);△H1=-19.5kJ•mol-1
②N2H4(l)+O2(g)=N2(g)+2H2O(g);△H2=-534.2kJ•mol-1
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2H4(l)+N2O4(l)=3N2(g)+4H2O(g)△H=-1048.9 kJ•mol-1
(3)已知H2O(l)=H2O(g);△H3=+44kJ•mol-1,则表示肼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g)=N2(g)+2H2O(l)△H=-622.2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工业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对空气产生严重的污染,对SO2的综合治理并且变废为宝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25℃、101kPa时,Mn(s)+O2(g)=MnO2(s)△H=-520kJ•mol-1
S(s)+O2(g)=SO2(g)△H=-297kJ•mol-1
Mn(s)+S(s)+2O2(g)=MnSO4(s)△H=-1065kJ•mol-1
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MnO2(s)+SO2(g)=MnSO4(s)△H=-248kJ/mol.
(2)富集废气中SO2,并使其与O2反应制备硫酸,用多孔电极材料,装置如图1所示.

①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
②消耗11.2L(标准状况)气体B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个数为2NA
(3)用氢氧化钠吸收SO2可得到NaHSO3溶液,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3-+H2O?H2SO3+OH-    HSO3-?H++SO32-,向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则$\frac{c(S{O}_{3}^{2-})}{c(HS{O}_{3}^{-})}$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frac{c(N{a}^{+})}{c(S{O}_{3}^{2-})}$增大.
(4)取20.00ml含NaHSO3的吸收液,用0.500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测定吸收液中NaHSO3的浓度,回答下列问题:
①盛装高锰酸钾溶液的滴定管为酸式滴定管,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2所示,所用盐酸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26.10ml.
②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滴加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标准液,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不褪色;.
③吸收液中NaHSO3的浓度为1.631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煤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将利用煤制取的水煤气、焦炭、甲醚等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中.(1)已知:①C(s)+H2O(g)═CO(g)+H2(g)△H=+131.3kJ•mol-1
②CO2(g)+H2(g)═CO(g)+H2O(g)△H=+41.3kJ•mol-1
则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2H2O(g)=CO2(g)+2H2(g)△H=+90.0kJ•mol-1.该反应在高温(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有利于正向自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铝是一种高硬度高熔沸点化合物
B.铝是活泼金属,其合金抗腐蚀能力差
C.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
D.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制胃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