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工艺和技术.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反应分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若经过反应分离得到固体沉淀质量为1000g,则理论上经过高温反应炉出来的CO2质量为440g
③该生产过程中,CaO和Y溶液均为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则Y溶液的溶质是NaOH(填写化学式).

分析 ①“反应分离”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然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通过过滤可以将其分离开来;
②若经过反应分离得到固体沉淀质量为1000g为二氧化碳,结合碳元素守恒计算;
③“反应分离”发生反应可知氢氧化钠参与反应过程,最后又生成.

解答 解:①“反应分离”内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然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其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若经过反应分离得到固体沉淀为碳酸钙质量为1000g,物质的量=$\frac{1000g}{100g/mol}$=10mol,碳元素守恒则理论上经过高温反应炉出来的CO2质量=10mol×44g/mol=440g,
故答案为:440;
③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Na2CO3+Ca(OH)2=CaCO3↓+2NaOH,该生产过程中,CaO和Y溶液均为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则Y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NaOH.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流程图的分析,注重对学生解读解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NH4Cl等混合组成,为了检验它们所含的物质,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置于稀盐酸中,发现沉淀不溶解.
(1)试判断: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Na2SO4,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肯定没有CuSO4、Na2CO3,可能含有NH4Cl.
(2)检验是否含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的无色透明溶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NaOH浓溶液,加热试管,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惹试纸变蓝则含有NH4Cl,否则不含NH4Cl,其化学方程式NH4Cl+NaOH$\frac{\underline{\;\;△\;\;}}{\;}$NaCl+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常温下,将pH=9的Na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
A.9.3B.9.7C.10.3D.10.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瓦斯中氧气与甲烷的质量比为4﹕1时极易爆炸,此时氧气与甲烷的体积比为(  )
A.2﹕1B.1﹕2C.1﹕1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接近出气口,如果试纸变蓝色就说明生成氯气.
③该反应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纯铜,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
②Y电极的材料是粗铜,电极反应式是Cu-2e-=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H为金属单质,D、F为非金属单质,X常温下为无色液体,B为淡黄色固体,J溶于酸得到黄色溶液.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B的电子式:
(2)写出生成E的电极反应式:Fe+2OH--2e-=Fe(OH)2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 $\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在实验室中引发反应④的操作是加入少量KClO3,在KClO3上插上镁条并点燃镁条.
(4)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是2Al+2OH-+2H2O=2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中的“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C.分子式为C6H6的物质一定是苯
D.乙烯使溴水褪色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Z同族,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是农作物生长的三种必须营养元素之一,W的单质以前常用于自来水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形成多种含Y元素的盐
B.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Z
C.Y的单质应该保存在水中
D.X的氢化物沸点比Z的氢化物沸点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反应,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广口瓶内应盛放的液体是④(填序号);
①水  ②酸性KMnO4 ③Na2CO3溶液 ④饱和的NaHSO3溶液
(3)装置C和D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但原因却不同.C中是由于SO2溶液具有酸性中和了溶液中的NaOH,而D中则是由于SO2具有漂白性;
(4)装置D中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棉花中应浸有一种液体,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5)实验完毕,待A中烧瓶内液体冷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稀释,溶液为蓝色,为了证明蓝色只与Cu2+有关,而与其它离子无关,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对实验目的没有意义的是②③(填序号);
①观察稀H2SO4溶液呈无色
②观察CuSO4粉末呈白色
③稀释CuSO4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④往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过滤,滤液呈无色
⑤往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滤液仍显蓝色
(6)若实验中用7.2g铜片和12.5ml18.0ml•L-1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充分反应,最终铜片仍有剩余.根据所学的知识,某同学认为溶液中一定还有硫酸剩余,其理由是反应过程中浓H2SO4被不断消耗,生成的水逐渐增多,使浓硫酸逐渐变稀,至一定浓度就不再与铜片反应.
假定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设剩余硫酸的浓度为amol/L,现向反应后溶液中缓慢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直到剩余铜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消耗硝酸钾$\frac{a}{240}$mo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要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