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去测定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的NaOH固体的纯度.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W g样品,准确配成500mL溶液.
②准确配制0.1000mol/L的标准盐酸.
③用滴定管取所配制碱液25.00mL于锥形瓶,并向瓶中滴几滴甲基橙试液.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标准盐酸,直到终点.
⑤记录数据,计算.请回答:
(1)在①操作中要使用的定量的玻璃仪器是500ml容量瓶.
(2)操作④装标准盐酸的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
(3)滴定过程中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向一个方向摇动锥形瓶.眼睛应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加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4)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
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平均耗用盐酸
体积/mL
第一次25.000.0026.15①V=26.20
第二次25.000.5630.30
第三次25.000.2026.45
②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取4位有效数).
③根据上面结果计算NaOH的纯度$\frac{2.096}{W}$×100%.
(6)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ACF.
A.称取样品时,样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B.配制标准盐酸过程中,读取量筒读数时,俯视刻度线
C.碱式滴定管清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D.酸式滴定管清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E.锥形瓶装液前未干燥,有水珠附着在瓶壁
F.读取酸式滴定管读数时,第一次读数仰视,第二次读数俯视.

分析 (1)实验室准确配制500mL溶液使用的定量的玻璃仪器是500mL容量瓶;
(2)酸式滴定管盛装酸液;
(3)滴定时,滴定过程中,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向一个方向摇动锥形瓶,两眼应该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如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4)用酸式滴定管中的结束时的体积减去开始的体积;
(5)①先判断数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平均值;
②根据关系式HCl~NaOH来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计算出的物质的量,再算纯度;
(6)用公式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误差,主要是对标准液所用体积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实验室准确配制500mL溶液使用的定量的玻璃仪器是5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2)酸式滴定管盛装酸液,所以操作④装标准盐酸的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
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3)滴定时,滴定过程中,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向一个方向摇动锥形瓶,两眼应该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当滴加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终点,
故答案为: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向一个方向摇动锥形瓶;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加最后一滴盐酸,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4)用酸式滴定管中的结束时的体积减去开始的体积,26.30mL-0.20mL=26.10mL,
故答案为:26.10mL;
(5)①第二次数据无效,取1、3体积进行计算,所用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frac{(26.15+26.25)mL}{2}$=26.20mL,
故答案为:26.20;
②根据关系式:
      HCl~NaOH
       1                          1
0.1000mol/L×26.20×10-3L         C(NaOH)×25.00×10-3L        
解得:C(NaOH)=0.1048mol/L,
故答案为:0.1048mol/L;
③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NaOH)=C(NaOH)×V(NaOH)=0.1048mol/L×0.5L=0.0524mol,
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NaOH)=n(NaOH)×M(NaOH)=0.0524mol×40g/mol=2.096g,则氢氧化钠的纯度为:$\frac{2.096g}{Wg}$×100%=$\frac{2.096}{W}$×100%,
故答案为:$\frac{2.096}{W}$×100%;
(6)用公式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误差,主要是对标准液所用体积的影响进行分析:
A.称取样品时,样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氢氧化钠的质量少了,待测液的浓度偏低,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A正确;
B.配制标准盐酸过程中,读取量筒读数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取得的浓盐酸的量少了,标准液的浓度偏低,达到终点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故B错误;
C.碱式滴定管清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被稀释,达到终点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减小,使测定结果偏低,故C正确;
D.酸式滴定管清洗后,应用标准液润洗,若没有润洗,标准液被稀释,达到终点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故D错误;
E.锥形瓶装液前未干燥,有水珠附着在瓶壁,对待测液的物质和量没有影响,消耗标准液无影响,所以对结果无影响,故E错误;
F.读取酸式滴定管读数时,第二次的读数减去第一次的读数就是标准液的体积,第一次读数仰视,读数偏大,第二次读数俯视,读数偏小,所以标准液的体积偏小,结果偏低,故F正确;
故答案为:ACF.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在计算时抓住实验原理即可完成,用公式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误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
Ⅰ.已知绿原酸X的结构简式为
(1)X中含氧原子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酯基、酚羟基、醇羟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②③⑤.
①X的分子式为C16H20O9
②1molX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③X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④lmolX最多能与5mol NaOH反应
⑤绿原酸水解后所得两产物碳原子数之差为2
Ⅱ.绿原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D和对羟基苯甲酸两种医药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

已知:R-CH═CH-R     $→_{②Zn、H_{2}O}^{①O_{3}}$    2R-CHO
(1)D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为
(2)A→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由B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4)F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且F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2:2:1:1,则F的结构共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结构简式为任意一种;(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自制胶水的方法之一是将废旧高分子材料切碎后用汽油浸泡-段时间,待其溶解后,即可作胶水使用.下列材料可作该项用途的是(  )
A.硫化橡胶B.酚醛树脂C.聚乙烯塑料D.硝酸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在室温下,0.1mol•L-1100m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其溶液的c(H+)增大,但又要使醋酸电离程度减少,应采取(  )
A.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B.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
C.提高温度D.加入少量纯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现有反应:A.CaCO3═CaO+CO2     
B.Zn+H2SO4═ZnSO4+H2
C.C+CO2═2CO   
D.2KOH+H2SO4═K2SO4+2H2O
(1)上述四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符合图甲的是C(填反应序号).
(2)在常温下,上述四个反应中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B(填反应序号),根据该原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①负极材料是Zn,负极发生氧化(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2H++2e-=H2↑.
②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发生的变化是bc(填序号).
a.溶液增重32.5g  b.溶液增重31.5g    c.析出1gH2   d.析出11.2LH2
(3)对于反应B,将足量且等量的形状相同的锌块分别加入到等浓度等体积的两份稀硫酸X、Y中,同时向X中加入少量饱和Cu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m曲线表示锌与稀硫酸X(填“X”或“Y”)反应.
②锌分别与稀硫酸X、Y反应时,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是c(填序号).
a.CuSO4作催化剂
b.加入硫酸铜溶液增大了c(SO${\;}_{4}^{2-}$)
c.Zn首先与Cu2+反应,生成的Cu与Zn、稀硫酸构成原电池
d.加入硫酸铜溶液增大了溶液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甲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H+=CO2↑+H2O.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两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实验现象
(气球体积变化)
分析原因


42g NaHCO3
53g Na2CO3
300mL4mol/L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
气球的体积相等
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3)=n (Na2CO3
V(CO2)=V(CO2


42g NaHCO3
53g Na2CO3
300mL3mol/L盐酸

甲中气球体积大于乙中气球的体积(填“大于”或“小于”
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硫酸铜在高温下可分解成氧化铜和未知物质,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按照细图1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硫酸铜的分解产物.(已知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
(1)甲同学砚察到装置B中有无色晶体出现,则此无色晶体为SO3(写化学式);若将B装置换为D装置(如图2),则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酸雾.
(2)若乙同学砚察到装置B中无明显观象,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frac{\underline{\;\;△\;\;}}{\;}$ 2CuO+2SO2↑+O2↑.
(3)丙同学砚察到B中出现晶体,C中出现浑浊,他猜想C中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与装置中的CO2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设计了如图3装置替代C装置.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饱和澄清石灰水.
①a中的试剂是酸性KMnO4溶液.
②b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若出现当b中品红不褪色,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则说明确有CO2存在于装置中干扰实验.
(4)设计实验证明亚硫酸为二元酸:用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亚硫酸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亚硫酸的2倍,则证明了亚硫酸是二元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CH3CH2Cl+H2O$→_{△}^{催化剂}$CH3CH2OH+HCl
(1)乙醇和乙酸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羟基和羧基.
(2)B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3CHO.
(3)①、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加成、水解或取代、酯化或取代反应.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HOCH2CH2OH+2CH3COOH$?_{△}^{浓硫酸}$CH3COOCH2CH2OOCCH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Ⅰ.将1.76gHIO3固体样品放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热重分析,测得其热重分析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110℃和200℃均为样品的脱水过程,试确定200℃时是否脱水完全:是(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2HIO3$\frac{\underline{\;\;△\;\;}}{\;}$I2O5+H2O
2×176 18
1.76g x
x=0.09g
图象可知200°C时固体质量减少1.76g-1.67g=0.09g,说明此时已全部失水(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3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I2O5$\frac{\underline{\;\;△\;\;}}{\;}$2I2↑+5O2↑.
Ⅱ.I2O5为白色固体,易吸水,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CO2,某化学课外话动小组设计实验用I2O5测定空气中CO的含量.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②通入含CO的空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③停止通入空气.测定C内沉淀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cdabghfe(用导管接口字母表示).
(4)B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5)D中的现象为D中固体部分变为紫黑色.
(6)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率为V0mL/min,测得在0-tmin内C装置中生成沉淀质量为mg,假设I2O5足量且与CO充分反应,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L/mol,计算空气中CO的体积分数为$\frac{1000m{V}_{m}}{197{V}_{0}t}$×100%.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存在误差,他的理由可能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