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99kJ.mol-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58kJ.mol-1
③CO2(g)+H2(g)═CO(g)+H2O(g)△H3
回答下列问题:
(1)△H3=+41kJ.mol-1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frac{c(C{H}_{3}OH)}{c(CO){c}^{2}({H}_{2})}$;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a(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应随温度升高变小.
(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向左移动,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CO的转化率降低.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P3>P2>P1,其判断理由是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③,反应热也进行相应的计算;
(2)化学平衡常数指可逆反应得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进而判断温度对平衡常数影响;
(3)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升高温度对反应①、③的影响,进行分析CO转化率变化原因;
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

解答 解:(1)①CO(g)+2H2(g)═CH3OH(g)△H1=-99kJ.mol-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58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③,故△H3=△H2-△H1=-58kJ.mol-1-(-99kJ.mol-1)=+41kJ.mol-1
故答案为:+41;
(2)反应①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H)}{c(CO){c}^{2}({H}_{2})}$;
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曲线a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
故答案为:$\frac{c(C{H}_{3}OH)}{c(CO){c}^{2}({H}_{2})}$;a;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
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故压强:P1>P2>P3
故答案为:减小;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向左移动,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CO的转化率降低;
P3>P2>P1;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有关计算、平衡常数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综合应用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氢气和氨气都属于无碳清洁能源.
(1)某些合金可用于储存氢,金属储氢的原理可表示为:M(s)+xH2═MH2x(s)△H<0  (M表示某种合金)如图1表示温度分别为T1、T2时,最大吸氢量与氢气压强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T1>T2
b.增大氢气压强,加快氢气的吸收速率
c.增大M的量,上述平衡向右移动
d.在恒温、恒容容器中,达平衡后充入H2,再次平衡后的压强增大
(2)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组成氢氧燃料电池(如图2装置甲所示),其中负极通入H2,正极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体.图2乙装置中a、b为石墨电极,电解过程中,b极质量增加.
①工作过程中,甲装置中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O32-
②若用该装置电解精炼铜,则b极接精铜(填“粗铜”或“精铜”);若用该装置给铁制品上镀铜,则a(填“a”或“b”)极可用惰性电极(如Pt电极),若电镀量较大,需要经常补充或更换的是CuSO4溶液.
(3)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一种空气组成成分的单质.
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  2H2(g)+O2(g)═2H2O(1)△H=-572KJ•mo1-1试写出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4NH3(g)+3O2(g)=2N2(g)+6H2O(l)△H=-1531.2 kJ•mol-1
(4)在一定条件下,将lmol N2和3mol H2混台于一个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2(g)+3H2(g)$?_{加热,加压}^{催化剂}$2NH3(g)5min后达到平衡,平衡时氮气的转化率为α.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400{a}^{2}}{27(1-a)^{4}}$,(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②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N2的消耗速率v(N2)=0.02αmo1•L-1•min-1.(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现测得C每2分钟增加 4mol.L-1,B每分钟减少1.5mol.L-1,A每分钟减少0.5mol.L-1,则m:n:p为(  )
A.2:3:2B.2:2:3C.1:3:4D.3: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反应:2NO+O2?2NO2△H<0,如图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中NO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A.a点B.b点C.c点D.d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气体,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SO2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甲、乙同学探究溴水褪色的原因.(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操作现象
点燃酒精灯,
加热至170℃
a.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b.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实验完毕c.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写出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 $→_{170℃}^{浓硫酸}$CH2=CH2↑+H2O.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 性.
(2)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C2H4使B中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②乙根据现象c认为产生了SO2,SO2使B中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是SO2+Br2+2H2O=2HBr+H2SO4
(3)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同学重新实验,各自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均观察到溴水褪色.
①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
②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反应后的B中溶液,加入少量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H2O+Br2═4H++2Br-+SO42-、SO42-+Ba2+═BaSO4↓或SO2+2H2O+Br2+Ba2+═4H++2Br-+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水是一种廉价而且非常有用的试剂,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乙醇、四氯化碳B.苯、溴苯、四氯化碳
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D.硝基苯、乙醇、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片为负极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 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 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 N2(g)和 O2(g)反应生 成 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N2(g)和 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180 kJ
B.1 mol N2(g)和 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C.通常情况下,N2(g)和 O2(g)混合能直接生成 NO(g)
D.NO 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水热法制备直径为1~100nm的颗粒Y(化合物),反应原理为3Fe2++2S2O32-+O2+aOH-═Y+S4O62-+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4
B.每有3 mol Fe2+参加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5 mol
C.将Y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体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D.S2O32-是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