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为回收利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等),科研人员研制了一种回收镍的新工艺.工艺流程如图:
氢氧化物Fe(OH)3Fe(OH)2Ni(OH)2
开始沉淀的pH1.56.57.7
沉淀完全的pH3.79.79.2
已知常温下:①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
的pH如右表     ②Cu2O+2H+=Cu+Cu2++H2O
③常温时,Ksp(CaF2)=2.7×10-11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浸时Fe2O3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2)浸出渣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和BaSO4两种物质.
(3)操作B是除去滤液中的铁元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向操作A所得的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在3.7~7.7范围内,静置,过滤.请对该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方案错误,在调节pH前,应先在滤液中加入H2O2,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若原方案正确,请说明理由;若原方案错误,请加以改正).
(4)流程中的“副产品”为CuSO4•5H2O(填化学式).在空气中灼烧CuS可以得到铜的氧化物,向Cu、Cu2O、Cu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L 0.6mol•L-1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0mLNO气体(标准状况),若该混合物中含0.1molCu,与稀硫酸充分反应至少消耗0.1mol H2SO4
(5)操作C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a2+,若控制溶液中F-浓度为3×10-3mol•L-1,则溶液中$\frac{c(C{a}^{2+})}{c({F}^{-})}$=1.0×10-3
(6)电解产生2NiOOH•H2O的原理分两步:
①碱性条件下,Cl-在阳极被氧化为ClO-,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2OH--2e-=ClO-+H2O;
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则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Ni2++4OH-=2NiOOH•H2O↓+Cl-

分析 (1)Fe2O3和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氧化钙和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难溶的硫酸钙和硫酸钡;
(3)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容易引入杂质,所以方案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调节pH前,应先在滤液中加入H2O2,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4)CuS、S灼烧后溶于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铜,所以副产品应该是胆矾;根据3Cu~2NO,3Cu2O~2NO,n(Cu)=0.1mol,n(NO)=0.1mol,可得混合物中Cu2O为0.05mol,故CuO为0.05mol.混合物中,0.1mol Cu不与稀H2SO4反应,0.05molCu2O、0.05molCuO与稀H2SO4反应,根据Cu2O、CuO中氧原子与H2SO4反应结合H+生成H2O,据此计算消耗硫酸;
(5)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可知,溶液中F-浓度为3×10-3 mol•L-1,再计算出钙离子的浓度;
(6)①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和水,所以阳极反应式为Cl-+2OH--2e-═ClO-+H2O;
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其还原产物是氯离子.

解答 解:(1)Fe2O3和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氧化钙和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难溶的硫酸钙和硫酸钡,所以浸出渣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和BaSO4,故答案为:BaSO4
(3)由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容易引入杂质,所以方案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调节pH前,应先在滤液中加入H2O2,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故答案为:方案错误,在调节pH前,应先在滤液中加入H2O2,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4)由于CuS、S灼烧后溶于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铜,所以副产品应该是胆矾,即CuSO4•5H2O,
根据3Cu~2NO可知,0.1molCu反应生成NO为$\frac{0.2}{3}$mol,故3Cu2O~2NO反应生成NO为($\frac{2.24L}{22.4L/mol}$-$\frac{0.2}{3}$mol),可得混合物中Cu2O为(0.1mol-$\frac{0.2}{3}$mol)×$\frac{3}{2}$=0.05mol,故CuO为0.25mol-0.1mol-0.05mol=0.05mol,混合物中,0.1mol Cu不与稀H2SO4反应,0.05molCu2O、0.05molCuO与稀H2SO4反应,根据Cu2O、CuO中氧原子与H2SO4反应结合H+生成H2O,可得n(H2SO4)=0.05mol+0.05mol=0.1mol,
故答案为:CuSO4•5H2O;0.1;
(5)根据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可知,溶液中F-浓度为3×10-3 mol•L-1,则Ca2+的浓度为$\frac{2.7×1{0}^{-11}}{(3×1{0}^{-3})^{2}}$=3×10-6 mol/L,所以则溶液中$\frac{c(C{a}^{2+})}{c({F}^{-})}$=$\frac{3×1{0}^{-6}}{3×1{0}^{-3}}$=1.0×10-3,故答案为:1.0×10-3
(6)①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和水,所以阳极反应式为Cl-+2OH--2e-═ClO-+H2O,故答案为:Cl-+2OH--2e-=ClO-+H2O; 
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其还原产物是氯离子,则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Ni2++4OH-=2NiOOH•H2O↓+Cl-
故答案为:ClO-+2Ni2++4OH-=2NiOOH•H2O↓+Cl-

点评 该题以废旧含镍催化剂生产NiO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工艺流程试题了解掌握情况,试题综合性强,贴近高考,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该类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相同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反应,当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之比为3:2:1时,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9: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中有NH3产生
B向AgI悬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更难溶的物质无法转化为难溶的物质
C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紫色I-还原性强于Cl-
D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B.在厨房里可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
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D.喝补铁剂时,加服维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自然界存在丰富的碳、氮、硅、磷、铁等元素,它们可形成单质及许多化合物.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铁能与CO形成配合物Fe(CO)5,其熔点为-20.50C,沸点为1020C,易溶于CCl4,据此判断Fe(CO)5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填晶体类型).
(2)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族,亚铁离子具有强还原性,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Fe2+的3d轨道有6个电子,失去1个电子后3d轨道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稳定状态.
(3)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化合物,俗称“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通过氢键构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CH4•8H2O.
(4)亚磷酸(H3PO3与过量NaOH反应充分反应生成亚磷酸氢二钠(Na2HPO3),则亚磷酸氢二钠属于正盐盐(填“正”、“酸式”).
(5)金刚石晶胞结构模型如图,立方BN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在立方BN晶体中,B原子与N原子之间共价键与配位键的数目比为3:1;每个N原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N原子数为12;如果阿佛加德罗常数近似取6×1023/mol,立方BN的密度为a g•cm-3,摩尔质量为b g•mol-1,计算晶体中最近的两个N原子间距离是$\frac{\sqrt{2}}{2}\root{3}{\frac{b}{150a}}$nm(用含a、b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俗称“一滴香”的物质被人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一滴香”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8O3
B.1 mo1该有机物最多能与 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
D.该有机物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有机化合物K在化工和医药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信息:
①C能发生银镜反应,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4,G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
$→_{△}^{MnO_{4}/H+}$
③2RCH2CHO$→_{△}^{Na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名称是甲苯,H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和氯原子.
(2)A→B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F→G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C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K的结构简式是
(5)符合下列要求的C8H10O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①芳香族化合物②与Na反应并产生H2③遇FeCl3溶液呈紫色,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6:2:1:1的是(写出其中一种结构简式)
(6)参照已知信息和成路线,设计一条由CH2=CH2为原料合成CH3CH2CH2CH2OH的路线(注明反应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化学造福人类的重要研究课题.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雾霾等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采用合适的措施消除其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Ⅰ.研究发现利用NH3可消除硝酸工业尾气中的NO污染.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3、3:l、4:1时,NO脱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1)①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6×10-4mg/m3,从A点到B点经过0.8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1.5×10-4mg/(m3•s).
②曲线b对应的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其理由是NH3与NO的物质的量比值越大,NO的脱除率越大
(2)已知在25℃,101kPa时:
N2(g)+3H2(g)═2NH3(g)△H=-Q1/mol
2H2(g)+O2(g)═2H2O(1)△H=-Q2kJ/mo1
N2(g)+O2(g)═2NO(g)△H=+Q3kJ/mo1;
请写出用NH3脱除NO的热化学方程式4NH3(g)+6NO(g)═5N2(g)+6H2O(1)△H=-(3Q2-2Q1+3Q3)KJ/mol.
Ⅱ.工业上还可以变“废”为“宝”,将雾霾里含有的SO2、NO等污染物转化为Na2S2O4(保险粉)和NH4NO3等化工用品,其生产流程如图1:
(3)装置Ⅱ中NO转变为NO3-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e4++NO+2H2O═3Ce3++NO3-+4H+
(4)装置Ⅲ制得Na2S2O4的同时还能让Ce4+再生,原理如图3所示.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SO3-+2e-+2H+═S2O42-+2H2O.
(5)按上述流程处理含有amolSO2、bmolNO的雾霾(b>a),并制取Na2S2O4和NH4NO3.装置Ⅰ中SO2、装置Ⅱ中NO、装置Ⅲ中HSO3-和Ce3+、装置Ⅳ中NO2-全部转化,处理完毕后装置Ⅱ中Ce4+的剩余量与加入量相比没有变化,则至少需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5.6(3b-a)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H=CH2,A的系列反应如下(部分条件略去)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2-甲基-1,3-丁二烯;
(2)B的分子式为C5H8O2
(3)反应②的反应方程式
(4)①和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加成反应,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