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若A、C、D均含有氯元素,且A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氯元素发生歧化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符合A+B→C+D+H2O转化关系;
(2)若C为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则C为氨气,实验室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制氨气;
(3)若A为Na2O2,B为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氧气与水;
(4)若A为红色固体,D能使品红褪色,则D为二氧化硫,所以A为铜,B为浓硫酸,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
(5)若A非金属为单质,B为第二周期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产物有三种,为单质与氧化性酸反应,所以A为碳,B为浓硝酸,符合转化关系.
解答 解:(1)若A、C、D均含有氯元素,且A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氯元素发生歧化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符合A+B→C+D+H2O转化关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2)若C为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则C为氨气,实验室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制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故答案为: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3)若A为Na2O2,B为硫酸,发生反应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所以C和D的化学式是Na2SO4、O2,
故答案为:Na2SO4、O2;
(4)若A为红色固体,D能使品红褪色,则D为二氧化硫,所以A为铜,B为浓硫酸,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2H2O;
(5)若A非金属为单质,B为第二周期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产物有三种,为单质与氧化性酸反应,所以A为碳,B为浓硝酸,反应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故答案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点评 以物质转化关系的形式考查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涉及常用化学用语等,难度中等,在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分析判断、逻辑思维以及对无机物知识的综合应用等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氯碱工业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 |
B. | 在过程②中若要获得无水MgCl2不可直接蒸干灼烧 | |
C. | 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42-、Ca2+),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 |
D. | 第③④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富集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X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 |
B. | Y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 |
C. | 可用FeCl3溶液或NaHCO3溶液鉴别X和Y | |
D. | 在NaOH溶液中,1 mol M最多可与4 mol NaOH发生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乳酸中不含羟基 | |
B. | 乳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
C. | 乳酸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 |
D. | 乳酸与足量钠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