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操作 | 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A |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B | 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 | 溴水褪色 | 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
C | 向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均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各滴加1滴酚酞 | 变红,前者红色更深 | 水解程度:CO32->HCO3- |
D |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红 | 原Fe(NO3)2样品溶于酸前已氧化变质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出现黄色沉淀,说明碘化银更难溶,溶度积越小越难溶;
B.乙醇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有二氧化硫生成,二氧化硫能够使溴水褪色,干扰了检验结果;
C.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解答 解:A.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AgI更难溶,则Ksp(AgCl)>Ksp(AgI),故A错误;
B.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70℃产生的乙烯气体中混有杂质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够使溴水褪色,干扰了检验,故B错误;
C.向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均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各滴加1滴酚酞,前者红色更深,说明碳酸钠的水解程度更大,即水解程度:CO32->HCO3-,故C正确;
D.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滴加KSCN溶液,由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无法判断原Fe(NO3)2样品是否变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涉及乙醇的消去反应、难溶物溶度积比较、盐的水解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相同条件下,正丁烷、新戊烷、异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 | |
B. | 煤可与水蒸气反应制成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 | |
C. | 甲苯和Cl2光照下的反应与乙醇和乙酸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 |
D. | 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将KI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色 | 还原性:Fe2+<I- |
B |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 溶液红色褪去 | SO2具有漂白性 |
C | 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 | 溶液中出现凝胶 | 非金属性:Cl>Si |
D | 将稀硫酸滴入淀粉溶液中,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 溶液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 淀粉未水解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淸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是利用了明矾的酸性 | |
B. | 碘是人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所以富含高碘酸钾的食物适合所有人群 | |
C. | “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 |
D. | 用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的方法可以区分地沟油与矿物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盐卤点豆腐,明矾净水和利用电泳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 |
B. | 人工制造的铝硅酸盐分子筛可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 | |
C. | 生物柴油可以用廉价油脂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 |
D. | 在建的国产航母采用了新的防腐蚀技术,传统的船舶防腐蚀技术是在船体上焊接一些锌块,原理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溶液与(NH4)2SO4溶液相比,前者的c(H+)更小 | |
B. | 0.1 mol•L-l的CH3COONa溶液中:c(CH3COO-)+c(CH3COOH)>0.1 mol•L-1 | |
C. | pH=9.4,浓度均为0.l mol•L-1的HCN与NaCN的混合溶液中:c(Na+)>c(HCN)>c(CN-)>c(OH-) | |
D. | 将少量AgCl分别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Br溶液与KI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后者的c(Ag+)更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别 物质 | 甲 | 乙 | 丙 |
A | N2 | O2 | H2 |
B | Al | 盐酸 | Fe2O3 |
C | SiO2 | Cl2 | NaOH(aq) |
D | SO2 | 氨水 | NaHCO3(aq)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