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H1=-393.5kJ/mol
②H2(g)+$\frac{1}{2}$O2(g)=H2O(l)△H2=-285.8kJ/mol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H3=-870.3kJ/mol
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H=+244.1kJ/molB.△H=-488.3kJ/molC.△H=-996.6kJ/molD.△H=+996.6kJ/mol

分析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得到2C(s)+2H2(g)+O2(g)=CH3COOH(l),以此计算反应热.

解答 解:①C(s)+O2(g)=CO2(g)△H1=-393.5kJ/mol
②H2(g)+$\frac{1}{2}$O2(g)=H2O(l)△H2=-285.8kJ/mol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H3=-870.3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③得到2C(s)+2H2(g)+O2(g)=CH3COOH(l),
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H=(-393.5kJ/mol)×2+(-285.8kJ/mol)×2-(-870.3kJ/mol)=-488.3kJ/mo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已知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小组同学探究浓硫酸及其部分反应产物的化学性质,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该反应表明浓硫酸具有ab(填序号).
a.酸性       b.强氧化性       c.还原性
(2)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试管①中生成的气体具有漂白性.
(3)若试管②中的试剂为酸化的Ba(NO32溶液,观察到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试管①中生成的气体具有还原性.
(4)试管③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OH-═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乙酸丁酯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因有愉快的果香气味,也用于香料工业.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有关信息及装置示意图如下:
密度/(g•cm-3沸点/℃水溶性
1-丁醇0.81117.7可溶
乙 酸1.05117.9互溶
乙酸丁酯0.88126.3微溶
实验操作流程为:

(1)装置a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其中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2)制取乙酸丁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_{△}^{浓H_{2}SO_{4}}$CH3COOCH2CH2CH2CH3+H2O.加热回流时,分水器中液体分为两层,适时放出水使上层液体流入烧瓶b,从平衡角度考虑,分水器的作用是除去酯化反应生成的水,使生成乙酸丁酯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反应结束后,把分水器中的酯层和b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0 mL水洗涤,除去下层,上层继续用10 mL 10% Na2CO3溶液洗涤至中性,分液后将上层液体再用10 mL水洗涤,除去溶于酯中的少量无机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填序号).
A.最初用10 mL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酸及少量的正丁醇
B.用10 mL 10% Na2CO3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残留的硫酸和乙酸
C.分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丁酯从上口到出
D.分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丁酯从下口放出
(4)在洗涤、分液后的乙酸丁酯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其目的是除去乙酸丁酯中的水(或干燥乙酸丁酯).
(5)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C(填标号).

(6)本实验的产率是7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一)碳酸钙的制备

(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
(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CaCO3$→_{②}^{稀盐酸、煮沸、过滤}$滤液$→_{冰浴③}^{氨水和双氧水}$ $\stackrel{过滤}{→}$ 白色晶体
(2)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酸性(填“酸”、“碱”或“中”).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O2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3•H2O+H2O2+6H2O=CaO2•8H2O↓+2NH4Cl或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2H2O,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NH3•H2O和H2O2受热易分解
(4)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去除结晶表面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乙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沸点(℃)34.778.511877.1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18OH$?_{△}^{浓硫酸}$CH3CO18OC2H5+H2O.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冷凝.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O32-+H2O?HCO3-+OH-;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体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
(3)该小组同学在实验时才取了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增加乙醇的用量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和提高产率,同时慢慢滴加乙酸并加热蒸馏,蒸馏的目的是蒸馏出乙酸乙酯,减小生成物,反应正向移动,提高产率 .
(4)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乙醇和水;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C;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亚硝酸钠大量用于染料和有机合成工业.用木屑制备亚硝酸钠的流程如图1:

已知氧化过程中,控制反应液的温度在55~60℃条件下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6H12O6+12HNO3═3H2C2O4+9NO2↑+3NO↑+9H2O
(1)酸溶过程中,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或使纤维素水解成为葡萄糖.吸收完成后,将吸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白色晶状的亚硝酸钠.
(2)实验室模拟氧化和吸收过程的装置如图2所示,A装置须控制反应液的温度不高于60℃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会导致HNO3分解,降低NaNO2的产率;B装置用于制备亚硝酸钠,其中盛放的溶液是b(填字母).
a.NaCl溶液b.Na2CO3溶液c.NaNO3溶液
(3)工业上在吸收过程中需控制NO和NO2的物质的量比接近1:1.若(NO):n(NO2)>1:1,则会导致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若n(NO):n(NO2)<1:1会使产品中混有的杂质为NaNO3
(4)已知NaNO2能把酸性条件下的Fe2+氧化,同时产生一种有毒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O2-+2H++Fe2+=NO↑+Fe3++H2O.
(5)已知:①NaNO2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能把I-氧化为I2;S2O32-又能把I2还原为I-.②NaNO2也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测定产品NaNO2的纯度,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准确称量适量的NaNO2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用c3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读数,重复以上操作2~3次.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硫酸、c1 mol•L-1 KI溶液、淀粉溶液、c2 mol•L-1 Na2S2O3溶液、c3 mol•L-1酸性KMn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硫酸钡、醋酸铵、氨水都是弱电解质
C.向0.1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D.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H-T△S<0的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无水FeCl3易升华.工业上制备无水FeCl3的一种工艺如图1所示:
(1)加入吸收塔的吸收剂X应是c(填字母编号).
a.NaOH溶液      b.饱和食盐水c.FeCl2溶液      d.淀粉KI溶液
(2)取0.5mL饱和FeCl3溶液滴入50mL沸水中,得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frac{\underline{\;\;△\;\;}}{\;}$Fe(OH)3(胶体)+3H+
(3)实验室中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过程中,需先加入盐酸且保持过量,然后进行的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4)将H2S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会出现浑浊,则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2Fe3+═2Fe2++S↓+2H+
(5)铁铬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低成本的储能电池,电池结构如图2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工作原理为:Fe3++Cr2+$?_{充电}^{放电}$Fe2++Cr3+
则电池放电时,Cl-将移向负极(填“正”或“负”);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r3++e-═C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⑤C.②⑤⑦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