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的作用有AB  .
A.去除油污   B.溶解镀锌层   C.去除铁锈   D.钝化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为制得ZnO,后续操作步骤是抽滤、洗涤、灼烧
(3)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其原因是在N2气氛下,防止Fe2+被氧化
(4)Fe3O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法实现固液分离?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mL,应准确称取K2Cr2O70.7350g(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K2Cr2O7)=294.0g•mol-1).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不必要用到的有③⑦.(用编号表示)
①电子天平  ②烧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移液管
(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滴定结果将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 废旧镀锌铁皮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锌溶解生成偏锌酸钠和氢气,铁不溶解,过滤得到滤液A为Na2ZnO2,调节溶液PH生成氢氧化锌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氧化锌,不溶物为铁,溶于稀硫酸加入适量过氧化氢,调节溶液PH=1~2,部分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得到含Fe2+、Fe3+的B溶液,加热促进水解生成四氧化三铁胶体粒子,
(1)根据Zn及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Zn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起到溶解镀锌层和去除油污作用;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抽滤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锌沉淀,高温灼烧氢氧化锌分解得到ZnO;
(3)持续通入N2,防止Fe2+被氧化;
(4)Fe3O4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
(5)根据m=cVM计算m(K2Cr2O7);
根据溶液浓度的精度,应选择电子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质量,烧杯用于溶解固体,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操作,容量瓶用于配置溶液,胶头滴管用于加水定容;
(6)根据对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分析.

解答 解:(1)根据Zn及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Zn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起到溶解镀锌层和去除油污作用,
故答案为:AB;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抽滤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锌沉淀,洗涤除去附着的离子,高温灼烧氢氧化锌分解得到ZnO,
故答案为:抽滤、洗涤、灼烧;
(3)持续通入N2,防止Fe2+被氧化;
故答案为:在N2气氛下,防止Fe2+被氧化;
(4)Fe3O4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实现固液分离,
故答案为:不能;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5)m(K2Cr2O7)=0.01000mol•L-1×0.250 L×294.0 g•mol-1=0.7350g;
根据溶液浓度的精度,应选择电子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质量,烧杯用于溶解固体,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操作,容量瓶用于配置溶液,胶头滴管用于加水定容.故用不到的仪器为量筒和移液管,
故答案为:0.7350;③⑦;
(6)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这样就造成读数偏小;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这样读数就正常,所以读出来的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将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点评 本题以“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为载体,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涉及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的误差分析、对信息的利用、实验条件的控制等,试题难度中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基本知识的基础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制得的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填操作名称)、洗涤、烘干、称量、计算.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沿玻璃棒缓慢地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方案二: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硫酸反应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产生CO2的体积,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B中的溶液最好采用饱和NaHCO3溶液.图1装置中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方案三:利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33.4g;
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35.6g.
(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2)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NaOH溶液.
(3)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
(4)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8.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从下列事实所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   验   事   实结    论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SO2有漂白性
浓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取少量Na2SO3样品加入Ba(NO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Na2SO3已氧化变质
某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溶液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确定该溶液存在CO32-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一定有NH4+
A.②⑤B.①②C.④⑤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下列各物质转化关系图中A是一种高熔点固体,D是一种红棕色物质,H是一种红褐色物质.

根据上述一系列变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Al2O3; DFe2O3; 试剂①HCl; 试剂②NaOH.
(2)写出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I溶液和J溶液混和生成K3AlO2-+Al3++6H2O=4Al(OH)3↓;
①F和试剂②反应Fe2++2OH-=Fe(OH)2↓.
(3)写出G露置在空气中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接触法”制H2SO4时,催化氧化阶段的反应原理为:2SO2(g)+O2(g)$?_{△}^{催化剂}$2SO3(g)△H<0
B.海水提镁的主要步骤为:海水$\stackrel{CaCO_{3}(s)}{→}$Mg(OH)2(s)$\stackrel{盐酸}{→}$MgCl2(aq)$\stackrel{电解}{→}$Mg(l)+Cl2(g)
C.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
D.黏土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埋藏在地下的古青铜器锈蚀过程可以表示为Cu$\stackrel{O_{2},Cl-}{→}$CuCl$\stackrel{H_{2}O}{→}$Cu2O-→X,X由两种物质X1和X2组成,且都由四种元素构成,定性实验表明:X1热分解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X2热分解的产物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两者均有水珠产生.为了定量测定X1和X2组成,某兴趣小组用如图实验装置对X1和X2分别做热分解实验(夹持装置已省去),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内均残留黑色固体,分别称重,装置B和C中的质量均增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青铜器出土后防止青铜器继续锈蚀的关键是与H2O和O2隔绝.
(2)利用上述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时,对判断A装置中反应是否完全进行带来困难,为解决此问题,要对B装置进行改装.B应改为内装有浓硫酸(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判断反应完全的现象为洗气瓶中不再有气泡冒出.用经改装的装置,某同学进行正确操作,最终得出的测定结果仍有误差,原因是实验前装置内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干扰了实验或反应结束后装置内的气体没有被B和C完全吸收(回答一点即可).
(3)在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的前提下,重做X1的热分解实验,测得装置B和C中质量增重之比△m(B):△m(C)=9:22,能(填“能”或“否”)求出X1的化学式,若能求出X1的化学式,则化学式为Cu2(OH)2CO3 (或不能求出X1的化学式,此空不填).
(4)若测得X2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9.5%(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则X2的化学式为Cu2(OH)3Cl;X2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3Cl=2CuO+H2O↑+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实现现象结论
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沉积物后,过滤,洗涤,在所得沉淀物中再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可除去锅炉沉淀物中的CaSO4
B某充满NO2的密闭容器中,待反应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 气体颜色变浅 平衡2NO2(g)?N2O4(g)正向移动 
C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气体 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SO2 
D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含Na+,无K+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需配制含有NH4+、Cl-、K+、SO42-的植物培养液450mL,且要求该培养液中c(Cl-)=c(K+)=c(SO42-)=0.4mol•L-1.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有:NH4+Cl、KCl、(NH4+2SO4、K2SO4和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培养液中,NH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
(2)甲同学用KCl和(NH42SO4两种物质进行配制,则需称取m(KCl)=14.9g,m[(NH42SO4]=26.4g.
(3)乙同学用(NH42SO4、NH4Cl和K2SO4三种物质进行配制,则(NH42SO4、NH4Cl、K2SO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