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过氧化钙(CaO2)常用作种子及谷物的无毒性消毒剂,常温下为白色的固体,微溶于水,且不溶于乙醇、乙醚或碱性溶液,但溶于酸.某实验小组拟探究CaO2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1)实验探究CaO2与酸的反应.
操作现象
向盛有4g CaO2的大试管中加入10mL稀盐酸的溶液a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取5mL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两滴石蕊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①Ca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4HCl=2CaCl2+2H2O+O2↑.
②加入石蕊后溶液褪色可能是因为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H2O2
(2)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备过氧化钙,其反应原理为Ca+O2$\frac{\underline{\;\;△\;\;}}{\;}$ CaO2

①请选择实验所需的装置,案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d→e→f→b→c(或d→e→f→c→b)(填仪器接口的字母,上述装置可不选用也可重复使用).
②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Ⅱ.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加热药品;Ⅲ反应结束后,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氧气,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填操作); IV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3)利用反应Ca2++H2O2+8H2O=CaO2•8H2O↓+2NH4+在碱性环境下制取CaO2的装置如图2所示.
①NH3在Ca2+和 H2O2的反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中和生成的氢离子,促进反应进行.
②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8H2O,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将沉淀进行洗涤的操作为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4)设计实验证明CaO2的氧化性比FeCl3的氧化性强:在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入少量CaO2粉末,溶液变红色,说明CaO2的氧化性比FeCl3的氧化性强.

分析 (1)①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反应还生成氯化钙与水;
②反应过程中会生成过氧化氢,可以使溶液红色褪去;
(2)①锥形瓶内利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用浓硫酸干燥,然后氧气与钙反应生成CaO2
②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氧气,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3)①由反应可知,钙离子结合过氧根离子,会生成氢离子,氨气中和生成的氢离子;
②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洗涤沉淀方法为: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4)在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入少量CaO2粉末,溶液变红色.

解答 解:(1)①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反应还生成氯化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aO2+4HCl=2CaCl2+2H2O+O2↑,
故答案为:2CaO2+4HCl=2CaCl2+2H2O+O2↑;
②加入石蕊后溶液褪色可能是因为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H2O2,具有强氧化性,使溶液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H2O2
(2)①锥形瓶内利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用浓硫酸干燥,然后氧气与钙反应生成CaO2,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d→e→f→b→c(或d→e→f→c→b)
故答案为:d→e→f→b→c(或d→e→f→c→b);
②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氧气,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故答案为: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氧气,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3)①由反应可知,钙离子结合过氧根离子,会生成氢离子,中和生成的氢离子,促进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中和生成的氢离子,促进反应进行;
②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洗涤沉淀方法为: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4)在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入少量CaO2粉末,溶液变红色,说明CaO2的氧化性比FeCl3的氧化性强,
故答案为:在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入少量CaO2粉末,溶液变红色,说明CaO2的氧化性比FeCl3的氧化性强.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探究实验、制备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方案设计等,注意对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X(g)+3Y(g)?2Z(g)△H=-a kJ•molˉ1,一定条件下,将1mol X和3mol Y通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min,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ˉ1•sˉ1
B.第10min时,X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ˉ1•minˉ1
C.10min内,消耗0.2 mol X,生成0.4 mol Z
D.10min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互结合的可充电电池,RFC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池中H+通过隔膜进入A池
B.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O+2e-═H2↑+2OH-
C.转移0.1mol电子时,a电极产生标准状况O21.12L
D.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H++4e-═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亚氯酸钠(NaClO2)是重要漂白剂.探究小组开展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
制取NaClO2晶体按如图装置进行制取.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用50%双氧水配制30%的H2O2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量筒(填仪器名称);
(2)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或安全瓶);
(3)装置B内生成的ClO2气体与装置D中混合溶液反应生成NaClO2,生成NaClO2的反应方程式为:2ClO2+2NaOH+H2O2=2NaClO2+O2+2H2O.
(4)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5)反应后,经以下步骤可从装置D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请补充完整操作iii.
i.55℃蒸发结晶;   ii.趁热过滤;  iii.用45℃左右的热水洗涤3遍(热水温度高于38℃,低于60℃);  iv.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样品杂质分析与纯度测定
(6)上述实验制得的NaClO2晶体中含少量Na2SO4.产生Na2SO4最可能的原因是a;
a.B中有SO2气体产生,并有部分进入D装置内
b.B中浓硫酸挥发进入D中与NaOH中和
c.B中的硫酸钠进入到D装置内
(7)测定样品中NaClO2的纯度.测定时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稀释成100mL待测溶液.
取25.00mL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确认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时,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②所称取的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为c•V•10-3(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向含有0.2molFeI2的溶液中加入a molBr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a=0.1时,发生的反应为2I-+Br2═I2+2Br-
B.当a=0.25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4I-+3Br2═2Fe3++2I2+6Br-
C.当溶液中I-有一半被氧化时,c(I-):c(Br-)=1:1
D.当0.2<a<0.3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为2c(Fe2+)+3c(Fe3+)+c(H+)═c(Br-)+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X、Y、Z、W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Y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B.Y分别与Z、W、R以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有5种
C.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Y的氢化物熔沸点比R的氢化物熔沸点低
D.Z、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R>W>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学习小组依据SO2具有还原性,推测SO2能被Cl2氧化生成SO2Cl2
查阅资料:SO2Cl2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极易水解,遇潮湿空气会产生白雾.
Ⅰ.化合物SO2Cl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
Ⅱ.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Ⅲ.在收集氯气前,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Ⅳ.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满Cl2,再通入SO2,集气瓶中立即产生无色液体,
充分反应后,将液体和剩余气体分离,进行如下研究.
(1)研究反应的产物.向所得液体中加水,出现白雾,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经检验该溶液中的阴离子(除OH-外)只有SO42-、Cl-,证明无色液体是SO2Cl2
①写出SO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l2+2H2O=H2SO4+2HCl.
②检验该溶液中Cl-的方法是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Cl-
(2)继续研究反应进行的程度.用NaOH溶液吸收分离出的气体,用稀盐酸酸化后,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①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BaSO4
②写出SO2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阐述理由SO2+Cl2=SO2Cl2,由于白色沉淀是BaSO4,所以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必然存在SO2和Cl2两种气体.因此SO2和Cl2生成SO2Cl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常温下,向20mL 0.1mol/LHA(一种弱酸)溶液中加入10mL 0.1mol/L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若溶液pH=7,则c(A-)=c(HA)
B.若c(A-)>c(HA),则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10-7mol/L
C.若pH>7,加水稀释c(A-)/c(HA)增大
D.溶液中,c(A-)=2c(H+)+c(HA)-2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硫化锌精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ZnO.
(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浸出操作.
(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锌粉,其作用是置换出Fe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Fe2+=Zn2++Fe.
(4)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体是O2
(5)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ZnS+4H++O2=2Zn2++2S↓+2H2O.
(6)硫化锌精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可慢慢地转变为铜蓝(CuS).请用简短的语言解释该反应发生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小的矿物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矿物(或在相同条件下,由于KSP(CuS)小于KSP(ZnS),故反应可以发生)
(7)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frac{\underline{\;高温\;}}{\;}$Zn+3CO↑.(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