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碳和氮是动植物体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向大气中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氮氧化物会产生光化学烟雾,目前,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已知2.00g的C2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放出99.6kJ热量,写出表示C2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2H2(g)+$\frac{5}{2}$O2(g)=2CO2(g)+H2O(l)△H=-1294.8 kJ/mol.
(2)利用上述反应设计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写出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2H2-10e-+14OH-=2CO32-+8H2O.
(3)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某研究小组向一个容器容积为3L且容积不变的密闭真空容器(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中加入NO和足量的活性炭,在恒温(T1℃)条件下反应,测得不同时间(t)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n)如表:

NON2CO2
02.0000
101.160.420.42
200.800.600.60
300.800.600.60
①10min~20min以v(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2mol/(L•min).
②下列各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CE(填序号字母).
A.v(NO)(正)=2v(N2(逆)               B.容器内CO2和N2的体积比为1:1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一定温度下,随着NO的起始浓度增大,则N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在3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H2(g)+CO2(g)H2O(g)+CO(g),恒温下c(CO)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Ⅰ如图1所示.
①若在t0时改变一个条件,使曲线Ⅰ变成曲线Ⅱ,则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
②若在t0时刻将容器体积快速压缩至2L(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1中画出c(CO)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
(5)已知:CO(g)+H2O(g)H2(g)+CO2(g)?H=-41.2kJ/mol,850℃时在一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序号)
A.达到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12mol
B.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最终会放出49.44kJ热量
C.第6min时,若升高温度,反应正向移动
D.第8min时,若充入氦气,会导致v(CO)<v(H2O)
(6)图3表示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CO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填“>”、“=”或“<”,下同),由状态B到状态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填“升温”或“降温”).

分析 1)燃烧热为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温度氧化物的热效应,故可计算1molC2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的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C2H2放电生成2CO32-,利用C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失去电子数,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写出电极反应式;
(3)①计算10min~20min内,NO浓度的变化,得到v(NO);
②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个组分含量保持不变;
③NO的起始浓度增大,体系压强增大,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4)①若在t0时改变一个条件,使曲线Ⅰ变成曲线Ⅱ,改变条件瞬间CO浓度不变,平衡时CO的浓度不变,改变条件不影响平衡移动,同时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升高温度影响平衡移动,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CO的浓度会增大,应是使用催化剂;
②若在t0时刻将容器体积快速压缩至2L(其他条件不变),瞬间CO的浓度变为$\frac{2mol/L×3L}{2L}$=3mol/L,增大压强最终平衡不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变,故平衡时CO的浓度为$\frac{3mol/L×3L}{2L}$=4.5mol/L,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时间;
(5)A.由图可知,平衡时△c(CO)=0.2mol/L-0.08mol/L=0.12mol/L,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c(H2),再根据n=cV计算n(H2);
B.850℃时该反应的反应热△H≠-41.2kJ/mol;
C.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D.恒容密闭容器中,若充入氦气,体积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
(6)A、C两点温度一样,压强C点大于A点,故反应速率A<C;A、C两点的温度一样,故化学平衡常数不变;状态B到状态A,H2的体积分数增大,使平衡向逆向移动.

解答 解:(1)2.00g的C2H2的物质的量为$\frac{2g}{26g/mol}$=0.077mol,释放热量99.6kJ,则C2H2的燃烧热为$\frac{99.6KJ}{0.077mol}$
=1294.8 kJ/mol,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2H2(g)+$\frac{5}{2}$O2(g)=2CO2(g)+H2O(l)△H=-1294.8 kJ/mol,
故答案为:C2H2(g)+$\frac{5}{2}$O2(g)=2CO2(g)+H2O(l)△H=-1294.8 kJ/mol;
(2)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C2H2放电生成2CO32-,C元素化合价升高了5,即1molC2H2失去10mole-,电极反应式为:C2H2-10e-+14OH-=2CO32-+8H2O,故答案为:C2H2-10e-+14OH-=2CO32-+8H2O;
(3)①10min~20min内,NO浓度的变化为$\frac{1.16mol-0.8mol}{3L}$=0.12mol/L,v(NO)=$\frac{0.12mol/L}{20min-10min}$=0.012mol/(L•min),
故答案为:0.012mol/(L•min);
②A.v(NO)(正)=2v(N2(逆),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v(N2(正)=2v(NO)(正),即v(N2(正)=v(N2(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容器内CO2和N2的体积比为1:1,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变化,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压强都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E.ρ=$\frac{m}{n}$,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由于C为固体,则气体总质量m,随着反应进行会发生变化,即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当密度不变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选ACE,
故答案为:ACE;
③NO的起始浓度增大,体系压强增大,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化学平衡状态不变,则NO的转化率也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4)①若在t0时改变一个条件,使曲线Ⅰ变成曲线Ⅱ,改变条件瞬间CO浓度不变,平衡时CO的浓度不变,改变条件不影响平衡移动,同时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升高温度影响平衡移动,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CO的浓度会增大,应是使用催化剂,
故答案为:加入催化剂;
②若在t0时刻将容器体积快速压缩至2L(其他条件不变),瞬间CO的浓度变为$\frac{2mol/L×3L}{2L}$=3mol/L,增大压强最终平衡不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变,故平衡时CO的浓度为$\frac{3mol/L×3L}{2L}$=4.5mol/L,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时间,c(CO)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为:
故答案为:

(5)A.由图可知,平衡时△c(CO)=0.2mol/L-0.08mol/L=0.12mol/L,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c(H2)=△c(CO)=0.12mol/L,故n(H2)=0.12mol/L×10L=1.2mol,故A错误;
B.生成1.2mol氢气,通常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41.2kJ×$\frac{1.2mol}{1mol}$=49.44kJ,850℃时该反应的反应热△H≠-41.2kJ/mol,故B正确;
C.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C错误;
D.恒容密闭容器中,若充入氦气,体积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根据图3,A、C两点温度相同,C点的压强大于A点,故反应速率:A<C,B点氢气的含量小于A点的,反应放热,若要提高氢气的含量,必须升高温度;,
故答案为:<; 升温;

点评 本题较为综合,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已经化学平衡移动,难度中等,其中(4)为图象题,具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都易溶于水,所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
B.250 mL 1 mol/L的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C.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D.S、Fe2+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如图,图中A~H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C均为金属单质,C与水反应生成D和最轻的气体,D、H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在通常状况下E(氢氧化物)跟NaOH或盐酸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F是Na2CO3.(填化学式)
(2)请写出反应C→D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或双线桥法标明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写出E转化为G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表):
化学键H-HBr-BrH-Br
键能/(kJ•mol-1436193366
请计算H2(g)+Br2(g)═2HBr(g)的反应热(  )
A.+103 kJ•mol-1B.+679 kJ•mol-1C.-103 kJ•mol-1D.+183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乙醇的还原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是否酒后驾车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产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C.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易中毒:Cl-+ClO-+2H+═Cl2↑+H2O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后变为清洁能源,这是煤综合利用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氨气溶解于水,得到的溶液称为氨水.氨溶解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O),它是一种弱碱.写出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从上述电离方程式可知,往氨水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的盐是(NH42SO4(填化学式)
(2)标准状况下,将 2.24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 0.5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3)氨可与Cl2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8NH3+3Cl2═6NH4Cl+N2,利用该反应的原理,在工业上可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该反应中,NH3是还原剂;若反应中有1.5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被氧化的物质有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苯和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常温下都是液体B.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C.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K与B连接,a、b两电极材料分别为Cu和Al时.
①若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则负极材料为Al(填“Al”或“Cu”);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6H2O+6e-=3H2↑+6OH-
②若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溶液,一段时间后,负极材料为Cu(填“Al”或“Cu”);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2)当K与A连接,a、b两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电解质溶液为饱和Na2CO3溶液时,a电极上发生氧化(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解一段时间后,b电极上收集到标准状况下VL气体时,溶液中析出了mgNa2CO3•10H2O,则电解前溶液的质量分数为$\frac{m×\frac{106}{286}}{m+\frac{18V}{22.4}}$×100%(用m,V表示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含有Fe3+数目小于0.1NA
B.1 mol-OH和17 g NH3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
D.常温下,23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A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