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在实验中,下列的操作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制取蒸馏水时,为防止烧瓶内产生暴沸现象,应先向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将铜丝用盐酸洗涤后,蘸取NaCl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焰色为黄色证明含有Na+

分析 A.浓硫酸密度大于水,且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热,应该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B.蒸馏时易发生爆沸现象,需要加入碎瓷片防止爆沸;
C.为了避免污染试剂,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铜丝在灼烧时呈现蓝色,应该用铁丝或铂丝做实验.

解答 解:A.由于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且浓硫酸浓度比水大,则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A正确;
B.制取蒸馏水时易发生爆沸现象,为防止烧瓶内产生暴沸现象,应先向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故B正确;
C.分液操作时,为了避免污染试剂,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应该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
D.由于铜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现蓝色,干扰的钠离子的检验,应该将铁丝或铂丝用盐酸洗涤后,蘸取NaCl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焰色,为黄色证明含有Na+,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涉及浓硫酸稀释、蒸馏操作、分液、焰色反应等知识,明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弱电解质):乙、丙、丁(一水合氨、水、硝酸钡)
B.甲(腐蚀品):乙、丙、丁(浓硫酸、烧碱、硝酸)
C.甲(碱性氧化物):乙、丙、丁(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铁)
D.甲(合成高分子材料):乙、丙、丁(光导纤维、涤纶、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短周期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至少有一种为稀有气体元素B.X、Y、Z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
C.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弱为Y>Z>XD.原子半径大小为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序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1)上表中元素⑨对应的二价阳离子未成对电子数目为4.
(2)由元素③形成的一种不导电单质晶体,其名称为金刚石,该单质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在该晶体中,元素③的原子个数与形成的共价键键数之比为1:2.
(3)元素⑦与①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根据对角线规则,元素②与⑧形成的物质为共价化合物(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4)元素④与元素①形成的X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用氢键表示式写出X分子间存在的氢键N-H…N.
(5)在测定元素①与⑥形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的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HF分子间通过氢键会形成(HF)n分子(或HF分子间会形成氢键).
(6)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稀溶液与元素⑦的单质反应时,元素④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
(7)元素⑩的蓝色硫酸盐溶液显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Cu2++2H2O?Cu(OH)2+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①、③、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aCO3 $\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③MgCl2+Ca(OH)2=CaCl2+Mg(OH)2↓,⑥MgCl2 $\frac{\underline{\;通电\;}}{\;}$Mg+Cl2↑.
(2)在反应①→⑥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⑥.
(3)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在混合物中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水洗涤.
(4)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引流,使待测液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通常采用NaHCO3的悬浊液除去混在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HCO3-=H2O+CO2↑,不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2+2OH-=H2O+CO32-;也不用饱和Na2CO3溶液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CO2+CO32-+H2O=2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被略去.常温常压下,A为红棕色固体,B、C都是金属单质,固体D为两性氧化物,H在水溶液中生成时为红褐色沉淀.

(1)A的化学式为Fe2O3
(2)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由于固体D熔点、沸点高,所以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4)检验E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根据题意完成相关计算
往硫酸与硝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块未除氧化膜的铝箔,微热使之完全反应,产生2.24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NO与H2的混合气体,且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3.20g/mol.
①.若将混合气体与一定量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恰好全部转化为硝酸溶液.
(1)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分数为0.4.
(2)所用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44L.
②向铝箔与混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趁热加入一定质量的(NH42SO4,冷却后全部溶液正好转化为40.77g铝铵矾晶体[化学式:NH4Al(SO42•12H2O,式量:453].
(1)原铝箔中金属铝的质量为2.16g,氧化膜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
(2)计算原混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01,写出计算过程).
③.另取铝铵矾溶于水后按一定比例加到碳酸氢铵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取27.8g沉淀,平均分为两份.
第一份加强热使其完全分解,最终得到5.1g氧化铝粉末.
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生成0.1mol气体.往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并微热,又生成0.1mol气体.
通过计算推测沉淀的化学式并写出生成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