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A、B、C、D、E、F、G、H八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C、D为同一周期,A与E,B与G,D与H分别为同一主族,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与D可形成非极性分子X,X的结构式为O=C=O.
(2)E、F、H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S2->Na+>Al3+
(3)G的最高价氧化物与B的单质在高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2C $\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4)盐Y由B、D、E组成.以熔融盐Y为电解质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写出石墨(I)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H2+CO32--2e-=H2O+CO2
(5)用熔融盐Y的燃料电池作电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至无色后继续电解一段时间.断开电路,向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溶液恢复到电解之前的体积和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6)由A、C、D、E四种元素中任意三种构成的强电解质Z和W,溶于水时都能促进水的电离,测得Z的水溶液pH>7,W的水溶液pH<7,则Z为NaNO2、W为NH4NO3

分析 A、B、C、D、E、F、G、H八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氢元素;A与E同一主族,E原子序数比A至少大4,可推知E为Na;B、C、D为同一周期,应处于第二周期,E、F、G、H都处于第三周期,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则二者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2+11=15,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则F的原子序数=28-15=13,故F为Al元素;B与G,G的原子序数大于Al,则二者族序数大于Ⅲ,D与H为同一主族,又C、D原子序数之和为15,可推知B为碳元素、C为N元素、D为O元素、G为Si、H为S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F、G、H八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氢元素;A与E同一主族,E原子序数比A至少大4,可推知E为Na;B、C、D为同一周期,应处于第二周期,E、F、G、H都处于第三周期,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则二者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2+11=15,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则F的原子序数=28-15=13,故F为Al元素;B与G,G的原子序数大于Al,则二者族序数大于Ⅲ,D与H为同一主族,又C、D原子序数之和为15,可推知B为碳元素、C为N元素、D为O元素、G为Si、H为S元素.
(1)B与D可形成非极性分子X为CO2,其结构式为O=C=O,故答案为:O=C=O;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Na+>Al3+
故答案为:S2->Na+>Al3+
(3)G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与B的单质(碳)在高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2C $\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故答案为:SiO2+2C $\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4)盐Y由C、O、Na组成,则Y为Na2CO3,以熔融盐Na2CO3为电解质、氢气、氧气构成的燃料电池,由图可知石墨(I)是氢气失去电子,与碳酸结合生成水与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H2+CO32--2e-=H2O+CO2
故答案为:H2+CO32--2e-=H2O+CO2
(5)电解发生反应:2CuSO4+2H2O$\frac{\underline{\;通电\;}}{\;}$2Cu+O2↑+2H2SO4,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相当于从溶液中析出CuO、失去部分水,向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溶液恢复到电解之前的体积和浓度,将Cu(OH)2可以改写为CuO.H2O,电解中生成Cu为0.1mo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中电解的水为0.1mol,整个过程转移电子为0.1mol×2+0.1mol×2=0.4mol,
故答案为:0.4mol;
(6)由H、N、O、Na四种元素中任意三种构成的强电解质Z和W,溶于水时都能促进水的电离,发生盐类水解,测得Z的水溶液pH>7,W的水溶液pH<7,则Z为NaNO2、W为NH4NO3
故答案为:NaNO2;NH4NO3

点评 本题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综合应用、原电池、电解计算、盐类水解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5)中关键是明确溶液复原时少什么加什么原则,注意运用化学式改写进行解答,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B.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碘化钾的食物
C.可以利用氯化铁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D.航天服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关碰撞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活化分子)相互碰撞就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从而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Na2S溶液时,为了抑制S2-的水解,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B.明矾用于净水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把纯水加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水仍然是中性的,pH=7
D.加热蒸发AlCl3饱和溶液得纯净的AlCl3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 mol FeBr2溶液中通入a mol Cl2:2Fe2++2Br-+2Cl2═Br2+2Fe3++4Cl-
B.向KI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氧气:4H++O2+6I-═3I2+2H2O
C.向50mL 1mol•L-1明矾溶液中滴入数滴0.1mol•L-1Ba(OH)2溶液:Al3++2SO42-+2Ba2++3OH-═Al(OH)3↓+2BaSO4
D.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镁溶液:Ca2++OH-+HCO3-═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甲醚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其燃烧热为1455kJ/mol,甲醚可作燃料电池的燃料.
(1)写出甲醚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CH3(g)+3O2(g)=2CO2(g)+3H2O(l)△H1=-1455kJ/mol;
已知H2(g)和C(s)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393.5kJ•mol-1;计算反应
4C(s)+6H2(g)+O2(g)═2CH3OCH3(g)的反应热为△H=-378.8kJ/mol;
(2)工业上利用H2和CO2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如下:6H2(g)+2CO2(g)═CH3OCH3(g)+3H2O(g)△H<0
①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下列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d(选填编号,注意大小写)
a.c(H2)与c(H2O)的比值保持不变 b.单位时间内有2mol H2消耗时有1mol H2O生成
c.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②温度升高,该化学平衡移动后到达新的平衡,CH3OCH3的产率将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将变小;
(3)以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当燃料电池消耗2.8LO2(标准状况下)时,计算此时:NaCl溶液的pH=14(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生离子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中,一定存在③⑤.(填序号)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电解质 ④盐 ⑤化合物
(2)用单线桥法标出下列方程式的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MnO4-+5Fe2++8H+═Mn2++5Fe3++4H2O
(3)鲜榨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的Fe2+变为棕黄色的 Fe3+.这个变色的过程中的Fe2+被氧化 (填“氧化”或“还原”).若在榨汁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B.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常温下,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0.1mol•L-1(NH42Fe(SO42溶液:c (SO42-)>c(NH4+)>c(Fe2+)>c(H+
B.0.1mol•L-1pH为4的NaHSO3溶液中:c(HSO3-)>c(H2SO3)>c(SO32-
C.0.1 mol•L-1 Na2S溶液中:2c(Na+)═c(S2-)+c(HS-)+c(H2S)
D.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c(Na+)+c(H+)═c(OH-)+c(HA-)+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3PO43-+5Ca2++OH-.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试运用化学平衡理论说明经常吃糖对牙齿的影响有机酸中和了氢氧根,H++OH-=H2O,造成OH-浓度降低,促使平衡正向移动,将钙化物分解,牙齿被腐蚀.(用必要的文字和方程式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