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3CHO+2Ag(NH3)2+ +2OH- CH3COONH4 +3NH3+2Ag↓+H2O
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H2O+2C6H5O-→2C6H5OH+CO32-
C. 氯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氯元素:Cl-+Ag+=AgCl↓
D. 乙酸滴入氢氧化铜悬浊液中:2CH3COOH+Cu(OH)2=Cu2++2CH3COO-+2H2O
【答案】D
【解析】A.乙酸铵为易溶的强电解质;B.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C.氯乙烷不溶于水;D.乙酸为弱酸,氢氧化铜是难溶物质;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分析判断。
A.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3NH3+2Ag↓+H2O,故A错误;B.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B错误;C.氯乙烷不溶于水,不能电离出氯离子,则氯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后没有明显现象,故C错误;D.将乙酸滴入氢氧化铜悬浊液中,生成醋酸铜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H3COOH+Cu(OH)2=Cu2++2CH3COO-+2H2O,故D正确;故选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E、F均是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四元化合物,C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化合物,E是单质。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产物未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Y>Z>R
B.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W>Y>Z
C. 氢化物的沸点:Y>Z
D. C和E反应生成F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填写空格。
(1)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发生的电池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正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Cu===Cu2++2Ag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当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材料,测得某一电极增重了5.4g,则该原电池反应共转移了的电子数目是_________。
(3)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如下图是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电池的效率80%,当外电路通过0.2mo1电子时,消耗O2的体积____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合物中的所有碳原子可以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 B.
C. CH2=CHCH=CHCH=CH2 D. (CH3)2CH-C≡C-CH=CH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量的CH4燃烧后得到的产物是CO、CO2、H2O(g),此混合物的质量为49.6 g,当其缓缓通过足量的无水CaCl2时气体质量减少25.2 g,则混合气中CO的质量为( )。
A. 24.4 gB. 13.2 gC. 12.5 gD. 11.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馏过程中发现忘记加沸石,应冷却后再加入沸石,重新加热蒸馏
B. 用苯萃取I2水后,先将I2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从上口放水
C. 容量瓶、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使用前均需要验漏
D. 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合物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 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 16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 2.5μmol/(L·min)和 2.0μmolB. 2.5μmol/(L·min)和 2.5μmol
C. 3.0μmol/(L·min)和 3.0μmolD. 5.0μmol/(L·min)和 3.0μ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