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煤的干馏 | B. | 石油的分馏 | C. | 石油的裂化 | D. | 石油的裂解 |
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煤的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各组分加以区分,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石油裂化是由大分子经裂化而得的小分子的汽油,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裂解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石油加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等,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半径 Z>Y>R | B. | R与Y的电子数相差8 | ||
C. | 非金属性:Z>Y>X | D. | HZO4是目前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②④ | D. | 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用实线、虚线分别表示某可逆反应未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 |
B. | ![]() 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 |
C. | ![]() 表示向0.1mol/L的NH4Cl溶液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时,溶液中$\frac{c({H}^{+})}{c(N{H}_{4}^{+})}$随HCl溶液体积变化关系 | |
D. | ![]() 表示常温下向20mL pH=3的醋酸中滴加pH=11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食醋浸泡可除去水垢 | |
B. | 用浓烧碱溶液作蚊虫叮咬处的淸洗剂 | |
C. | 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淸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 |
D. |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保存水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当外电路中有0.2mol e-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H+的个数为0.2 NA | |
B. |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
C. | 乙装置中铁电极应与甲装置中X相连接 | |
D. | 电镀过程中乙装置中CuSO4溶液浓度逐渐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稳定性:NH3>H2O>H2S | B. | 氧化性:Cl2>S>P | ||
C. | 酸性:H3PO4>H2SO4>HClO4 | D. | 碱性:Mg(OH)2>Ca(OH)2>Ba(O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铜电极应与Y相连接 | |
B. | 乙装置中溶液的颜色不会变浅 | |
C. | 当N电极消耗0.25 mol气体时,则铁电极质量增加16 g | |
D. | M电极反应式:H2NCONH2+H2O-6e-═CO2↑+N2↑+6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