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利用钡泥制取Ba(NO3)2,将钡泥溶于水、硝酸,硅酸盐可以沉淀,用碳酸钡调节pH在4~5,除去溶液的铁离子、减小氢离子的浓度,再用氢氧化钡使溶液pH=7,过滤后得硝酸钡溶液,滤渣洗涤可以除去废渣中的钡离子对环境的污染,且通过循环能充分利用钡离子,
(1)Ba(FeO2)2与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FeO2)2+8HNO3═Ba(NO3)2+2Fe(NO3)3+4H2O;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控制温度不超过70℃是为了防止反应速率过快,且浓硝酸越浓越易分解,温度高既易挥发,也易分解,故不用浓硝酸.
(3)X既要能中和硝酸,又不产生新杂质,结合本厂实际,故可用BaCO3;中和Ⅰ使溶液中的Fe3+形成Fe(OH)3沉淀、H+浓度减小;
(4)洗涤废渣是为了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 解:利用钡泥制取Ba(NO3)2,将钡泥溶于水、硝酸,硅酸盐可以沉淀,用碳酸钡调节pH在4~5,除去溶液的铁离子、减小氢离子的浓度,再用氢氧化钡使溶液pH=7,过滤后得硝酸钡溶液,滤渣洗涤可以除去废渣中的钡离子对环境的污染,且通过循环能充分利用钡离子,
(1)Ba(FeO2)2中Fe元素是+3价,故Ba(FeO2)2与硝酸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Ba(FeO2)2+8HNO3═Ba(NO3)2+2Fe(NO3)3+4H2O,
故答案为:Ba(FeO2)2+8HNO3═Ba(NO3)2+2Fe(NO3)3+4H2O;
(2)酸溶时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70℃,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太快;不使用浓硝酸,是因为浓HNO3不稳定,易分解,易挥发,
故答案为:防止反应速率过快;浓HNO3易挥发、分解(凡合理答案均可);
(3)加入X调节溶液的pH=4~5,则X应能消耗H+,结合工厂主要生产BaCl2、BaCO3、BaSO4的实际情况,可选用BaCO3;中和后溶液中H+浓度减小,pH在4~5时,Fe3+也完全沉淀,故Fe3+浓度也减小,
故答案为:BaCO3;Fe3+、H+;
(4)因为钡盐是重金属盐,有毒,故洗涤的目的是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故答案为: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凡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在“工艺流程阅读、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原理、生产流程的作用”等方面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丙烯醇与丙醛(CH3CH2CHO)互为同分异构体 | |
B. | 丙烯醇、丙烯醛均含有两种官能团 | |
C. | 1 mol丙烯醛可以和2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 |
D. | 此转化过程中丙烯醇被还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凡是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 |
B. | 凡是不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 |
C. | 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 |
D. | 盐酸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X | Y | Z | |
A | 铜 | 单质 | 非电解质 |
B | 氯化钠溶液 | 导电的物质 | 电解质 |
C | 氢氧化钠 | 碱类 | 电解质 |
D | 氯化氢 | 不导电的物质 | 非电解质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苯使之反应 | B. | 加入较大量的CCl4萃取静置后分液 | ||
C. | 加入KI溶液 | D. | 加入较大量NaOH溶液后静置分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新制氯水只含有氯分子和次氯酸分子 | |
B. | 氯水光照时有气泡逸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氯气 | |
C. | 氯水放置数天后,其酸性逐渐减弱 | |
D. | 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 |
B. | 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
C. |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 |
D. | 其它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H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