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表所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A向某种化学肥料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氨味该化学肥料一定不是氮肥
B点燃某种纤维材料无烧焦羽毛的气味该纤维一定是合成纤维
C向一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向一未知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12溶液先无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A.AB.BC.CD.D

分析 A.如为硝酸盐,与熟石灰反应不生成氨气;
B.如为天然纤维,则灼烧无烧焦羽毛的气味;
C.可能含有HCO3-
D.先加入稀盐酸,可排除银离子、亚硫酸根等离子的干扰.

解答 解:A.硝酸盐也为氮肥,如为硝酸盐,与熟石灰反应不生成氨气,故A错误;
B.如为天然纤维,则灼烧无烧焦羽毛的气味,不一定为合成纤维,故B错误;
C.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O3-,故C错误;
D.先加入稀盐酸,可排除银离子、亚硫酸根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可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在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AlO2-+CO2+2H2O═Al(OH)3↓+HCO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T℃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4+ 的物质的量为b 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frac{a}{Vρ-a}$×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frac{1000a}{17V}$ mol•L-1
C.上述溶液中再加入相同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一半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浓度均为c mol•L-1的硫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c}{4}$mol/L,c(Na+)=$\frac{c}{2}$mol/L,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c}{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VL,将它分成五等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mmol H2SO4、n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frac{(2n-4m)}{V}mol•{L}^{-1}$B.$\frac{(n-m)}{V}mol•{L}^{-1}$C.$\frac{(2n-2m)}{V}mol•{L}^{-1}$D.$\frac{(5n-10m)}{V}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586.7kJ•mol-1;2H2(g)+O2(g)=2H2O(l)△=-571.6kJ•mol-1,实验测得:CO与H2的混合气体5.8g,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87.25kJ,则混合气体中CO和H2的体积比为(  )
A.1:1B.2:1C.2:3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的一层网状结构卷曲成的单层或多层的管状结构,是继C60发现以后的又一种热点材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纳米管和C60都是单质
B.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相同
C.碳纳米管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纳米管也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铈、铬、钛、镍虽不是中学阶段常见的金属元素,但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
(1)二氧化铈 (CeO2)在平板电视显示屏中有着重要应用.CeO2在稀硫酸和H2O2的作用下可生成Ce3+,CeO2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2)自然界Cr主要以+3价和+6价存在.+6价的Cr能引起细胞的突变,可以用亚硫酸钠将其还原为+3价的铬.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1Cr2O72-+3SO32-+8H+=2Cr3++3SO42-+4H2O
(3)钛(Ti)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工业上在550℃时用钠与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得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TiCl4$\frac{\underline{\;550℃\;}}{\;}$Ti+4NaCl.
(4)NiSO4•x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镀镍、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除镍外,还含有铜、锌、铁等元素)为原料获得.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滤液Ⅰ中加入FeS是为了除去Cu2+、Zn2+等杂质,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为FeS+Cu2+=CuS+Fe2+
②对滤液Ⅱ先加H2O2再调pH,调pH的目的是除去Fe3+
③滤液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iSO4,加Na2CO3过滤后,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4,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增大NiSO4的浓度,利于蒸发结晶(或富集NiSO4).
④为测定NiSO4•xH2O晶体中x的值,称取26.3g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剩余固体15.5g,列式计算x的值等于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