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已知气体X2和气体Y2在一定条件下能化合生成气体C,并知C的化学式只有三种可能:XY、X2Y、X3Y.为确定C的化学,某同学分别取同温同压下,体积都为V1的X2和Y2两种气体充入一恒压、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完全并恢复到原温后,再测出容器的容积(V2).请填写下列结论与分析
(1)若实验结果(用V1、V2间关系来表示)是V2=2V1,则生成物C的化学式为XY,判断的依据是X2+Y2═2XY,反应前后分子数之比是1: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得以上结论
(2)当生成物C的化学式为X2Y时,则实验结果是V2=$\frac{2}{3}$V1,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2X2+Y2═2X2Y.

分析 该题为通过实验确定生成物的化学式.因为组成元素未知,所以不能定性分析,而需转化成可测控的量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的特点,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可通过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值来确定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再由原子守恒得出生成物的化学式.

解答 解:实验过程(测定反应前后的数据、容器性能、恢复温度三项全对才可)分别取同温、同压、等体积(V1)的X2和Y2两种气体充入一恒压、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完全并恢复到原来温度后,测定容器的体积(V2)结论及分析:
(1)若V2=V1,则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即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计量数,反应前后分子数之比是1: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得C为XY,所以X2+Y2═2XY;
故答案为:X2+Y2═2XY;反应前后分子数之比是1: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得以上结论;
(2)若V2=$\frac{2}{3}$V1,反应前后分子数之比是4: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得C为X2Y,则2X2+Y2═2X2Y,反应前后分子数之比是3: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得以上结论;
故答案为:V2=$\frac{2}{3}$V1;2X2+Y2═2X2Y.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根据物质的性质把定性实验转化为定量实验,再根据PV=nRT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很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Ⅰ.如图所示,在大试管里放入一段光亮无锈的弯成螺旋状的铁丝,把试管倒插入水中,把这个装置这样放置约一周后,观察到铁丝发生的变化是铁丝表面形成一层红棕色铁锈,原因是铁发生吸氧腐蚀.试管里的水面会上升,最终上升高度约为$\frac{1}{5}$,原因是O2约占空气的$\frac{1}{5}$,因正极发生反应O2+2H2O+4e-═4OH-,当O2消耗尽时,水上升高度约为$\frac{1}{5}$.

Ⅱ.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2)B中S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Sn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锌,总反应式为Zn+2H+=Zn2++H2↑.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HCHO?(HCHO)3.在不同温度下,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overline{{M}_{r}}$)与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若T2<T1,则△H<0B.平衡转化率:c<b=a
C.平衡常数:K(a)<K(c)D.$\overline{{M}_{r}}$=50时,HCHO的体积分数为$\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Ⅰ.3.2g Cu与30mL,8mol/L过量HNO3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 mol,则:
①此时溶液中所含的NO3-为(0.1+a)mol.
②所生成的N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a-0.04) L.(以上结果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Ⅱ.某黑色固体甲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知道: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3O2$\frac{\underline{\;高温\;}}{\;}$2CuO+2SO2
(2)关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B.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下列七种物质:
A.干冰  B.氧化镁  C.氯化铵  D.固态碘  E.烧碱  F.冰  G.过氧化钾
(1)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是C(填序号,下同);
(2)熔点最低的是A;
(3)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CEG;
(4)只含有极性键的是AF;
(5)含非极性键的是D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以下电子排布式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是(  )
A.1s22s1B.1s22s22p1C.1s22s22p63s2D.1s22s22p63p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中收载天然药物1892种,附药方11096个,对医药学作出了巨大贡献.该著作是(  )
A.《本草纲目》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俄罗斯科学家在杜布纳的联合核研究所会同美国科学家一起合成了门捷列夫周期表中的第114号元素,该元素的质量数为289.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①第七周期;②第八周期;③主族元素;④副族元素;⑤ⅦA族;⑥ⅣA族;⑦ⅣB族;⑧ⅤA族.
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⑤D.①④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Na+)>c(CH3COO-)>c(OH-)>c(H+) B、c(Na+)>c(CH3COO-)>c(H+)>c(OH-
C、c(Na+)>c(CH3COO-)>c(OH-)=c(H+)  D、c(Na+)=c(CH3COO-)>c(OH-)>c(H+) 
如果-定量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溶液的pH=7,则各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Na+)=c(CH3COO-)>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