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Fe(NO33的热稳定性和氧化性,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热稳定性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A中Fe(NO33固体,A和B中都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试管中生成了红色粉末.

(1)B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检验A中红色固体Fe2O3,所用的试剂是HCl、KSCN(填化学式).
(2)加热A中试管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而集气瓶中无气泡产生原因是NO2、O2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
(3)写出硝酸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4Fe(NO33$\frac{\underline{\;\;△\;\;}}{\;}$Fe2O3+12NO2↑+3O2↑.
实验(二):氧化性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一直是实验探究的热点.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试验编号实验操作现象
a向10mL 3mol•L-1KNO3酸性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银丝,并滴加氯化钠溶液无沉淀生成
b向10mL 3mol•L-1AgNO3溶液中滴加2mL 0.1mol•L-1FeSO4溶液,振荡;再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溶液不褪色
c向10mL 3mol•L-1Fe(NO33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银丝,并滴加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排除NO3-的干扰;实验c的结论是Fe3+能氧化Ag.
(5)实验b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Ag+?Fe3++Ag.
(6)实验结论是Fe3+、Ag+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分析 (1)B装置中导气管略露出胶塞起到防倒吸作用;检验A中红色固体Fe2O3,需要先加入酸溶解后用KSCN检验铁离子的存在;
(2)加热A中Fe(NO33固体,A和B中都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为NO2,加热A中试管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而集气瓶中无气泡产生说明分解反应
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氧气,且二氧化氮和氧气按照4:1恰好溶于水生成硝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3)硝酸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氮和氧气,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
(4)利用实验a验证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和银不发生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是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的氯化银白色沉淀,证明铁离子氧化银单质生成银离子;
(5)向10mL 1mol/L AgNO3溶液中滴加2mL 0.1mol/L FeSO4溶液,振荡,再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去说明溶液中无亚铁离子,说明亚铁离子和银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银;
(6)根据以上实验,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与离子浓度有关.

解答 解:(1)B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检验A中红色固体Fe2O3,所用的试剂是HCl、KSCN,先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生成血红色证明铁离子存在,
故答案为:防倒吸;HCl、KSCN;
(2)加热A中Fe(NO33固体,A和B中都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为NO2,加热A中试管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而集气瓶中无气泡产生说明分解反应
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氧气,且二氧化氮和氧气按照4:1恰好溶于水生成硝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NO2、O2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
(3)硝酸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氮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按照4:1生成,据此配平书写得到化学方程式为:4Fe(NO33$\frac{\underline{\;\;△\;\;}}{\;}$Fe2O3+12NO2↑+3O2↑,
故答案为:4Fe(NO33$\frac{\underline{\;\;△\;\;}}{\;}$Fe2O3+12NO2↑+3O2↑;
(4)利用实验①验证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和银不发生反应,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排除NO3-的干扰,)向10mL 1mol/L Fe(NO33酸性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Ag丝,并滴加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是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的氯化银白色沉淀,证明铁离子氧化银单质生成银离子,说明Fe3+能氧化Ag,
故答案为:排除NO3-的干扰;Fe3+能氧化Ag;
(5)向10mL 1mol/L AgNO3溶液中滴加2mL 0.1mol/L FeSO4溶液,振荡,再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去说明溶液中无亚铁离子,说明亚铁离子和银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Ag+?Fe3++Ag,
故答案为:Fe2++Ag+?Fe3++Ag;
(6)根据以上实验,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与离子浓度有关,
故答案为:浓度.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成分的实验探究方法和过程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性质和反应现象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可能为(  )
A.CB.PC.O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澄清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或滴入)X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离子组X试剂离子方程式
ABa2+、HCO3-、Cl-NaOH溶液HCO3-+OH-=CO32-+H2O
BNH4+、Fe3+、Br-、SO42-过量H2S2Fe3++H2S=2Fe2++S↓+2H+
CNH4+、Na+、Fe3+、AlO2-过量铜粉2Fe3++Cu=2Fe2++Cu2+
DK+、Na+、HCO3-、Al3+少量HClH++HCO3-=CO2↑+H2O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H、D、T互为同素异形体B.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_{15}^{31}$P
C.次氯酸的电子式:D.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如图是某实验室测定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装置:

实验时有如下操作:
A.连接好全部仪器,并检查其气密性
B.称取研细的黄铁矿样品
C.将样品小心放硬质试管中部
D.以均匀的速度不断鼓入空气
E.将试管中样品加热到800℃~850℃
F.用标准碘溶液滴定含淀粉的SO2水溶液
(1)装置①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可能含有的SO2等气体装置②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2)I2跟SO2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4H++SO42-+2I-
(3)根据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现象判断滴定已达到终点.
(4)有同学认为用上述装置测出的黄铁矿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偏低,其原因可能是黄铁矿燃烧不完全或二氧化硫没充分吸收或部分氧化成三氧化硫(只需举出一种可能)
(5)完成下列计算:
若取6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吸收了SO2气体的淀粉溶液用0.1mol/L的标准碘溶液滴定,完全反应消耗溶液体积600mL,则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Mg2+、NO3-、Cl-B.Cu2+、Na+、HCO3-、Br-
C.Na+、Fe2+、SO42-、NO3-D.K+、Na+、AlO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活动小组同学采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测定所得固体中亚硝酸钠(NaNO2)的质量分数(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

已知:
①2NO+Na2O2═2NaNO2
②酸性条件下,NO、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NaNO2能使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C E D E B;
(2)C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NO2=Cu2++NO↑+H2O.
(3)为了测定亚硝酸钠的含量,称取4.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表.
滴定次数1234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20.6020.0220.0019.98
①下列选项导致结果偏高的是ad(填字母序号).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c.观察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滴定结束,滴定管尖嘴端悬挂一滴液体
②根据表中数据进行计算,所制得的固体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6.25%.
(4)设计实验,比较0.1mol•L-1NaNO2溶液中NO2-的水解程度和0.1mol•L-1HNO2溶液中HNO2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25℃时,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混合溶液的pH<7,则说明HNO2的电离程度大于NO2-的水解程度,若pH>7,则说明HNO2的电离程度小于NO2-的水解程度(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仪器和药品自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金属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的反应为(  )
①酯化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取代反应.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