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B、E三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和水;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元素符号Al,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E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HClO4
(2)E元素+1价含氧酸的电子式为:
(3)写出A、B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
(4)比较E、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用化学式表示)HClO4>H3PO4

分析 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E三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应是氢氧化铝、强酸、强碱之间反应,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为Na、B为Al,均为第三周期元素,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1-1-4=7,故E为Cl,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则C元素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C为Si元素,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则D元素最外层有5个电子,所以D为P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E三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应是氢氧化铝、强酸、强碱之间反应,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为Na、B为Al,均为第三周期元素,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1-1-4=7,故E为Cl,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则C元素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C为Si元素,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则D元素最外层有5个电子,所以D为P元素.
(1)B的元素符号为Al,D为P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E为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ClO4
故答案为:Al;;HClO4
(2)Cl元素+1价含氧酸为HClO,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A、B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NaOH=NaAlO2+2H2O;
(4)非金属性Cl>P,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3PO4
故答案为:HClO4>H3PO4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次氯酸电子式的书写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受化学式影响,根据形成稳定结构需要形成共价键书写,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C.氯气的水溶液用于漂白,是利用氯气的强氧化性
D.当有大量氯气逸到空气中时,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将10g铁粉置于40ml的HNO3溶液中,微热,反应随着HNO3浓度的降低生成气体的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充分反应后共收集标况下1792mlNO,NO2的混合气体,溶液中还残留了4.4g固体. 请回答下面问题,并写出计算过程.
(1)求该反应中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
(2)求原HN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3)求NO、NO2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氨气(NH3)和肼(H2N-NH2)是氮元素重要的两种化合物.
(1)火箭常用N2O4和肼作推进剂,已知二者反应时刻生成N2和H2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当反应转移4mol电子时,得到的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为0.5mol.
(2)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装置)模拟利用氨气和次氯酸钠合成肼的过程.

①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当反应结束时关闭止水夹K1,装置B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②装置C中长玻璃导管b的作用是缓冲作用,减小C中压强.
③装置E为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试管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为b(填代号).
a.浓氨水   b.氢氧化钙和氯化铵    c.氯化铵     d.硝酸铵
④当反应一段时间,关闭两个止水夹,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溶液滴入集气瓶中,反应生成肼.反应的离子为ClO-+2NH3=N2H4+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2:3,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的溶液呈蓝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G的化学式为CuSO4
(2)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3+2NaOH=Na2SO4+H2O.
(3)G和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写出C→B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frac{\underline{\;\;△\;\;}}{\;}$Cu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对乙酰氨基苯酚M()是最常见的消炎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和关节痛等.M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X、Y、T分子的核碰共振氢谱只显示1组峰,且X能使溴水褪色;

(1)X、Y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2)Ⅲ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Ⅵ的反应方程式为
(3)M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M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类与J互为同系物且氮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此类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
另一类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属于对位二取代苯且苯环上连有-NH2;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核碰共振氢谱有4组峰.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浙江大学成功研制出能在数分钟之内将电量充满的锂电池,其成本只有传统锂电池的一半.若电解液为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为:4Li+2SOCl2$?_{充电}^{放电}$4LiCl+S+S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Li为电池的负极
B.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4Cl-+S+SO2-4e-═2SOCl2
C.电池的电解液可用LiCl水溶液代替
D.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1)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足量的稀盐酸中.镁条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请在答卷方框中画出上述反应的速率(mL/min)与时间(min)的关系曲线.
②在前4min内,镁条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在4min之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请简述其原因: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4min后由于溶液中H+浓度降低,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减小.
(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Ⅱ:Cl-对反应没有影响,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Ⅲ: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Ⅳ: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Ⅴ:Cl-、SO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Cl-影响更小(或SO42-影响更大).
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若观察到实验a中反应速率加快,实验b中反应速率减慢,则说明原因Ⅲ是正确的.依此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用废铁屑和其它化学试剂进行如下操作,得到了Fe2O3、Al2O3和金属Cu.

请回答:
(1)固体A的成分是Fe、Cu.(用化学式表示)
(2)溶液B中的阳离子有Fe2+、Al3+(H+).
(3)写出B→D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4)试剂G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写名称)溶液E焰色反应呈黄色,试剂H是NaOH(用化学式表示).
(5)写出向溶液E中通入过量的CO2的离子方程式AlO2-+CO2+2H2O═Al(OH)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