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淀粉加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可以检验产物是否含有葡萄糖
②分别向少量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滴入苯,均不褪色,说明苯分子内不存在一般的碳碳双键
③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④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
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验证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

分析 ①进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前,必须中和原溶液中的稀硫酸,否则影响鉴别结果;
②苯与高锰酸钾、溴水均不反应;
③SO32-在酸性溶液中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
④氯化铵加热易分解,冷却后又可生成氯化铵;
⑤不饱和烃中含有C=C键.

解答 解:①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必须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原溶液中中的硫酸,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且加热,观察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否则无法鉴别,该操作中在加入氢氧化铜前没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①错误;
②苯与高锰酸钾、溴水均不反应,则说明苯分子内不存在一般的碳碳双键,故②正确;
③SO32-在酸性溶液中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故③错误;
④氯化铵加热易分解,冷却后又可生成氯化铵,碘加热时易升华,冷却后又生成碘固体,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故④错误;
⑤不饱和烃中含有C=C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故⑤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分离和检验,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物质性质的差异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津冀地区遭遇三轮雾霾袭击,非常简洁的描述灰霾天气,就是“细粒子气溶胶离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事件”.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关于气溶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
B.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胶体分为9种
C.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
D.胶体不能透过滤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观点,下列变化包含化学反应的是(  )
A.NaCl晶体溶于水B.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
C.臭氧转化为氧气D.干冰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5℃时,28.6gNa2CO3•10H2O晶体中含的CO32-数目为0.1NA
B.78.0g苯中σ键的数目为6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通入足量的水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目为NA
D.常温,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1NA个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称为“塑料王”的是聚四氟乙烯,制取它的方程式为nCF2=CF2$\stackrel{引发剂}{→}$,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以下反应不符合“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C.以苯和溴为原料生产溴苯D.乙烯聚合为聚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给烷烃命名时,应该认定主链上的碳原子数是(  )
A.4个B.5个C.6个D.7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烃,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  )
A.C2H6B.C3H6C.C4H6D.C7H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