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A、B、C、D、E五种元素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A、C同主族,五种元素中只有C元素为金属元素,且C元素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活泼的元素;B元素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代数和为0;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K层与M层的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E位于第3周期ⅦA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Na>S>Cl>C>H
(3)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是
(4)能证明D与E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H2S+Cl2=2HCl+S↓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A与E形成的化合物
C与D形成的化合物
(6)元素E的单质有毒,可用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7)元素F与C同周期,F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在周期数等于族序数,F单质能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分析 A、B、C、D、E五种元素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A、C同主族,五种元素中只有C元素为金属元素,且C元素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活泼的元素为Na,B元素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代数和为0为C,则A为H,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K层与M层的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6,判断D为S,E为Cl,
(1)元素E为氯元素,原子核外三个电子层,最外层7个电子层,最高价为+7价,氧元素为-2价,据此写出氧化物化学式;
(2)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CO2是共价化合物,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有2对共用电子对,据此书写即可;
(4)能证明D与E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氯气氧化性大于硫单质;
(5)化学中常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相应的式子叫做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应先判定化合物类型,若为离子化合物,则用箭头表示电子的移动,若为共价化合物,则不需要箭头表示.A与E形成的化合物位HCl,为共价化合物,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据此书写电子式形成过程;
(6)元素E的单质氯气有毒,可用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的溶液吸收,氯气和氢氧化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7)元素F与C同周期,F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在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为Al,F单质能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解答 解:A、B、C、D、E五种元素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A、C同主族,五种元素中只有C元素为金属元素,且C元素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活泼的元素为Na,B元素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代数和为0为C,则A为H,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K层与M层的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6,判断为S,E为Cl,
(1)元素E为氯元素,原子核外三个电子层,最外层7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ⅦA,最高价为+7价,氧元素为-2价,据此写出氧化物化学式为Cl2O7
故答案为:3;ⅦA;Cl2O7;   
(2)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S>Cl>C>H,
故答案为:Na>S>Cl>C>H;
 (3)CO2是共价化合物,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有2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4)能证明D与E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氯气氧化性大于硫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CI2=2HCI+S↓,
故答案为:H2S+CI2=2HCI+S↓;
(5)HCl为共价化合物,在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HCl的过程中,只有电子对的共用而无电子的得失,故其形成过程不能标箭头,且HCl是由原子过程的,无离子,故形成过程应为,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一个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则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6)元素E的单质氯气有毒,可用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的溶液吸收,氯气和氢氧化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7)元素F与C同周期,F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在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为Al,F单质能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元素判断、电子式书写、物质性质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一上教学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含2.408×1024个Na+的Na2SO4的物质的量是

A.0.1mol B.0.5 mol C.1 mol D.2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西藏民族学院附中高二上月考二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pH=10的X、Y两种碱溶液各1 mL,分别稀释至1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两种碱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

C.分别完全中和X、Y这两种碱溶液时,消耗同

浓度盐酸的体积Vx>Vy

D.若8<a<10,则X、Y都是弱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以工业废铁和硫酸铵为原料可以制取FeSO4•7H2O和硫酸铁铵,其制备;流程图如下:
请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碳酸钠溶液能除去酯类油污,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O32-+H2O?HCO3-+OH-;反应Ⅰ需要加热数分钟,其原因是升温,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使反应充分进行.
(2)废铁销中含氧化铁,无需在制备前除去,其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回答)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判断反应Ⅱ完全反应的现象是铁屑不再溶解,铁屑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
(3)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氧化剂X是b.
      a.NaClO        b.H2O2          c.KMnO4          d.K2Cr2O7
(4)加热蒸发溶液Y之前,需取少量的溶液来检验Fe2+是否已全部被氧化,则所加试剂为铁氰化钾溶液;判断能否用酸性KMnO4溶液来代替,并说明其理由不能,因为H2O2和Fe2+均能使酸性的KMnO4溶液褪色.
(5)操作①的名称是冷却结晶;检验硫酸铁铵中NH4+的方法是试管中加入少量样品和NaOH固体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看到试纸变成蓝色.
(6)称取14.00g制得的硫酸铁铵晶体,将其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2.14g沉淀;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05mL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Fe2(SO43•2(NH42SO4•2H2O或(NH44Fe2(SO45•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综合利用CO2、CO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
(1)利用H2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放热反应).对此反应进行如下研究: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2mol CO和1mol H2,10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含有0.4mol CH3OH(g).
①10min后达到平衡时CO的浓度为0.4mol/L;
②10min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
③若要加快CH3OH的生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大压强(填一种合理的措施)
(2)利用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烯:6H2+2CO2$\stackrel{催化剂}{?}$  CH2═CH2+4H2O
①已知:4.4gCO2与H2完全转化为CH2═CH2和水(气态)共放出6.39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H2(g)+2CO2(g) CH2=CH2(g)+4H2O(g)△H=-127.8 kJ/mol.
②不同温度对CO2的转化率及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甲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填序号).
a.不同条件下反应,N点的速率最大
b.温度在约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
c.相同条件下,乙烯的产量M点比N高
③若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体积比为 3:1的 H2和CO2,则图甲中M点时,产物CH2═CH2的体积分数为7.7%.(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利用一种钾盐水溶液作电解质,CO2电催化还原为乙烯,如图乙所示.在阴极上产生乙烯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CO2+12H++12e-═CH2=CH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已知 H+(aq)+OH-(aq)═H O(l)△H=-57.3kJ•mol-1,回答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1)用 0.1mol Ba(OH)2 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11.46kJ 的能量.
(2)如图所示装置中,能用金属仪器代替 A 仪器吗不能,原因是铜棒易导致热量的散失若分多次将碱溶液加入酸中,则最终测定及计算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 热量的散失;
(3)通过实验测定的中和热的△H 常常大于-57.3kJ•mol-1,其原因可能是实验过程中难免有热量散失.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提纯下列物质除去其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
A.H2SO4(HCl):AgNO3溶液、过滤B.KNO3(K2SO4):Ba(NO32溶液、过滤
C.Cu(CuO):盐酸、过滤D.CaCO3(CaO):加一些水、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检验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
B.加入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C.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D.已知丙酮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分离水和丙酮的最合理方法为蒸馏或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同温下,向甲(保持恒容)乙(保持恒压)两个容器中分别加入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A与发生可逆反应A(g)+B(g)?C(g),起始时两容器的体积相等,达到平衡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甲中分子总数多B.容器甲中C的浓度大
C.容器甲中反应速率快D.容器甲中转化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