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某元素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该元素的单质2.8g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6.0g的化合物RO2.请回答:
(1)元素R的原子序数是14.
(2)元素R的原子共有3个电子层,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中共有2个电子.

分析 (1)该元素的单质2.8g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6.0g的化合物RO2,需要氧气的质量为3.2g,设R的摩尔质量为Mg/mol,则$\frac{2.8g}{Mg/mol}$=$\frac{1}{2}$,所以M=28,根据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的关系得,R的原子序数=质子数=$\frac{质量数}{2}$=14,该元素为Si元素;
(2)Si原子核外有3电子层,从K到M层电子数分别是2、8、4,K层能量最低.

解答 解:(1)某元素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该元素的单质2.8g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6.0g的化合物RO2,需要氧气的质量为3.2g,设R的摩尔质量为Mg/mol,则$\frac{2.8g}{Mg/mol}$=$\frac{1}{2}$,所以M=28,根据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的关系得,R的原子序数=质子数=$\frac{质量数}{2}$=14,该元素为Si元素,
故答案为:14;
(2)Si是14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K、L、M三个电子层,从内到外其能量逐渐升高,能量最低的K层电子数是2,
故答案为:3;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质子数和质量数及中子数的关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除去NO中的NO2
B.
    干燥Cl2
C.
稀释浓硫酸
D.
   制备少量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光照条件下,分子式为C5H12的烷烃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中含有两个氯原子且氯原子位于相邻碳原子上的结构最多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
①欲除去溶液Ⅰ中的Ca2+、Mg2+、Fe3+、SO42-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BaCl2、NaOH、Na2CO3
BaCl2、NaOH、Na2CO3(只填化学式).
②加盐酸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OH-=H2O2H++CO32-=CO2↑+H2O.
(2)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电解饱和食盐水,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验证氯气的氧化性.

①乙装置中X试剂可以是NaBr的CCl4溶液,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是橙红色溶液.
②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连E,B连CC(填接口字母).
③丙装置中Y试剂的作用是干燥H2,丙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CuO、H2反应生成的水.
④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将ω g CuO置于硬质玻璃管中,按以下两个方案测得的数据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
方案
质量
方案一方案二
U型管+固体硬质玻璃管+固体
反应前质量/gac
完全反应后质量/gbd
请回答:你认为方案二较佳,另一个方案得到的Cu的相对原子质量会偏低
偏低(填“偏低”、“偏高”).按较佳方案计算,得到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frac{16(d+w-c)}{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联合生产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工业上合成氨和硝酸的联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是工业上合成氨的简易流程:

(1)设备A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其名称是合成塔,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 +3H2 $?_{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选择500℃进行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此温度下催化剂效率最高;生产中原料气必须进行脱硫,目的是防止催化剂中毒.
(2)设备B的名称是冷却塔或(冷凝器),其作用是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图中a和b是两个通水口,其中入水口是b(填“a”或“b”).
(3)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压缩机压缩的原因是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朝生成NH3的方向进行.
(4)生产出来的NH3可以用来生产硝酸.其中在氨气催化氧化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生成产物可能有所不同,温度对氨氧化产物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当温度大于900℃时,NO的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部分NO转化为N2

(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03.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4%,NO制HNO3的产率是89%,则制HN03所用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的54%(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键是一种化学键
B.冰中存在氢键、液态氟化氢中不存在氢键
C.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D.氨气极易溶于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常温下,向饱和氯水中逐滴滴入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点所示溶液中只存在HC1O的电离平衡
B.②到③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定减少
C.②点处表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
D.②点所示溶液中:c( Na+)=c(C1-)+c(Cl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AB烧杯中的液体
1MgAl稀H2SO4
2PtPtNaOH溶液
3PtPt熔融的Na2CO3
4PbPbO2稀H2SO4
(1)第1组实验中的负极是Mg.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若将烧杯中的液体换为NaOH溶液,则负极为Al.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2-+4H2O.
(2)第2组实验中,向A、B极附近分别通入H2和O2,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4OH--4e-=4H2O.正极区溶液的PH值变大(填变大、减小或不变).
(3)第3组实验中,向A极附近通入CO,向B极附近通入CO2及O2的混合气体,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O32-
(4)第4组实验中,总反应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负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SO42-=PbSO4+2H2O.该电池工作时,如果正极材料质量增加96克,理论上在外电路通过得电子数目为3NA或1.806×10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铜粉加入到Fe2(SO43溶液中:Cu+Fe3+═Cu2++Fe
B.钠块投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2Na++Cu↓
C.Cl2通入到NaOH溶液中:Cl2+2OH-═Cl-+ClO-+H2O
D.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OH-+CO2═HCO${\;}_{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