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④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全部

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①氯化氢溶于水,有旧键断裂,但是没有新键形成,不是化学变化,故不选;
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变成液氧后从无色变为淡蓝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选;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为电解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选;
④用糯米、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酿,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选;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为渗析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明确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元素的氢化物中只有极性键没有非极性键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三种元素的气态最简单氢化物中Z的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B.正丁烷的二氯代物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乙醇在铜催化下加热可脱氢生成乙醛,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淀粉、纤维素、麦芽糖均属于糖类,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水解得到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I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盛放浓盐酸的实验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frac{\underline{\;加热\;}}{\;}$MnCl2+Cl2↑+2H2O.
(3)B中生成氯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3Cl2+6OH-$\frac{\underline{\;加热\;}}{\;}$ClO3-+5Cl-+3H2O.
(4)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能(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原因是水把Cl2中的HCl除去,减少KOH的损失,可提高KClO3的产率.
实验II  测定圆底烧瓶中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圆底烧瓶中所发生的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乙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实验:
①进行甲方案实验:准确量取冷却后的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4.00ml,则该次滴定所测的试样中盐酸浓度为0.12mol•L-1
b.重复滴定三次后获得实验结果.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锌粒转移到残余清液中,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偏低.
(ii)反应完毕,读取H2的体积,读数时应注意:a.冷却至室温b.调整量气管与漏斗内液面相平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酸式盐的是(  )
A.NaClB.NaHCO3C.Cu(OH)2D.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铝溶液和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Al3++4OH-=AlO2-+2H2O
B.Mg(OH)2与盐酸的反应:H++OH-═H2O
C.硫化亚铁(FeS)与盐酸反应:S2-+2H+═H2S↑
D.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H2↑+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一块表面已部分氧化的钠质量为0.77g,放入10g水中后,得到氢气的质量是0.02g.
求:(1)钠表面的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bc(填写序号).
a.用纸槽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时,试管应先横放再直立
b.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左边托盘内,右边托盘放砝码
c.试管、烧杯、量筒、集气瓶都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d.闻气体气味时,应取一瓶盛满气体的集气瓶,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扇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闻气味
(2)实验室需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配制450mL 1mol•L-1硫酸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C(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②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bd(填写序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若配制硫酸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然后加蒸馏水.
d.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③实验室需要配制450mL 1mol•L-1 NaOH溶液,其实验步骤如下:
a.计算应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20.0g;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为a、bdcf、e(用序号表示).
(3)将4.48L(标准状况)氨气通入水中得到0.05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学生欲配制6.0mol/L的H2SO4溶液1 000mL,实验室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硫酸:①480mL 0.5mol/L的硫酸;②150mL 25%的硫酸(ρ=1.18g•mL-1);③足量的18mol/L的硫酸.有三种规格的容量瓶:250mL、500mL、1 000mL.老师要求把①②两种硫酸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③来补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25%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1(保留1位小数).
(2)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1000 mL.
(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B、D补充完整.
A.将①②两溶液全部在烧杯中混合均匀;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 18mol/L的硫酸295mL,沿玻璃棒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将混合均匀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
D.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
E.轻轻摇动,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F.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4)如果省略操作D,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进行操作C前还需注意将稀释后的硫酸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